楔子六安市別稱“皖西”,地處淮河以南,境內西部為大別山腹地所在,是連通河南省、湖北省的交通要道,明清時期更是商賈云集,是大別山一帶十分富饒的地方。在其東南端的舒城夾在合肥市、安慶市之間,這兩座城市從古代到近代接替成為安徽省的駐地城市,使得偏居西面的六安市并沒有離開安徽省的中心地帶,而轄區的西北方向則通往大都市武漢,是安徽省地理上十分奇特的城市。 六安市因其“承東接西”的地理位置,成為了合肥通往武漢、長三角地區通往西北地區的交通要沖,寧西鐵路、合武高鐵貫穿全境,橫貫我國東西的滬陜高速、滬蓉高速在此形成南北兩段岔路,同時境內還有諸多南北走向的公路干線,使得六安市成為安徽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便利的交通使得這個“中藥材之鄉”、“名茶之鄉”更廣泛的運往全國各地,“六安瓜片”、霍山石斛更是名揚天下。 ![]() 六安市一帶有著濃厚的楚文化、淮河文化,背靠大別山,很早就有皋陶后裔來此生活繁衍,形成了諸多分封國,最終都被楚國所統一整合,壽縣在沒有劃入淮南之前就屬于六安,這里也是楚國最后的都城所在。西漢時這里是淮南國的封地,因前有英布叛亂,后有漢武帝時淮南王、衡山王叛亂,漢武帝平叛后為了安撫這里取衡山國內六縣、安風、安豐等縣首字更名“六安”,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秦漢后相當長的時間里六安分屬廬州和壽州,北宋時升格為六安軍,后為六安州,建國后成立六安專區,1999年改設地級市。下轄3個區(金安區、裕安區、葉集區)4個縣(霍邱縣、霍山縣、金寨縣、舒城縣),總面積1545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4.3萬,2023年GDP總量2113.4億元(舒城縣最高)。 六安市依山傍水氣候宜人,自古就是人杰地靈之地,最早有“司法鼻祖”之稱的皋陶,有秦末群雄英布,六安王劉慶,三國時期名將周瑜,北宋畫家李公麟,清末光緒帝師孫家鼐,“北洋軍閥”段祺瑞、“六星上將”洪學智等。 六安景色秀麗,自然人文景觀眾多,如大別山主峰之一的天堂寨,“省城后花園”的萬佛湖,地形復雜多樣的皖西大裂谷,皖西靈山九公寨等。 ![]() 金安區六安市府駐地,下轄5個街道、14個鎮、3個鄉及省級金安經開區,總面積16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7萬,2023年GDP總量365.7億元。金安區位于六安市東部、大別山余脈北側、淠河東岸,轄區南北跨度極長,地勢南高北低,多平原丘陵地貌,礦產資源種類豐富,植被較為茂盛。屬三市交匯地帶,與舒城縣、霍山縣、裕安區、壽縣(淮南市)、肥西縣(合肥市)、廬江區(合肥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寧西鐵路、滬漢蓉城際鐵路、阜六鐵路)公路(滬陜高速、和襄高速、237/312國道) ![]() 金安區建制雖晚,但歷史悠久是上古四圣之一司法鼻祖皋陶部族的聚居地,秦置六縣,魏晉時期為廬江郡治,北宋時為六安縣。1979年在六安城關新置六安市,1992年六安縣并入六安縣級市,1999年拆分為金安區、裕安區。 主要景點:大別山石窟景區、昭慶寺、大華山、東石筍景區、皖西博物館、涂光祿公祠、毛坦廠老街、嵩寮巖、六安雙墩漢墓、多寶庵塔 特產和民俗:皖西白鵝、一品齋毛筆 裕安區下轄3個街道、12個鎮、7個鄉,總面積192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03.80萬(常住人口92.42萬,人口外流比重較高),2023年GDP總量358.31億元。裕安區位于六安市地理上的中心地帶,淠河、西淠河、汲河等河流貫穿全境,轄區南部有大別山余脈分布,多為平原崗地地貌。與金安區、霍山縣、金寨縣、葉集區、霍邱縣、壽縣(淮南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寧西鐵路、合武高鐵)公路(滬陜高速、濟廣高速、105/312國道) ![]() 裕安區原屬六安縣級市的一部分,是六安市的老城區。歷史上曾做過淮南王英布、漢武帝時六安國的國都,抗戰時期安徽省駐地曾遷至于此,1999年從六安縣級市拆分出來置裕安區。 主要景點:六安古城墻、觀音寺塔、獨山鎮 特產和民俗:六安瓜片的原產地 葉集區下轄3個鎮、1個鄉、2個街道,總面積5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64萬,2023年GDP總量86.65億元。葉集區有“大別山門戶”,位于六安市西部中段、史河東側,境內河流多屬淮河水系,臺地丘陵地貌居多,森林覆蓋率高,交通區位十分重要,是豫南、皖西之間的要道。屬安徽、河南兩省的交界地帶,與霍邱縣、裕安區、金寨縣、固始縣(河南省信陽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寧西鐵路、合武鐵路)公路(滬陜高速、滬蓉高速、105/312/529國道) ![]() 葉集區原屬霍邱縣的一部分,是春秋戰國“雞父之戰”的發生地,為楚國的雞父邑,明朝時因其處于鳳陽府通往河南、湖北的要沖,商賈云集逐漸有葉姓商戶落戶于此,形成了早期的葉家店,清朝時增設了稅卡機構,同時置巡檢司治,改名為葉家集。抗戰時期組建葉集區,后被撤銷改為鄉鎮,解放后再度設立葉集區,1956年合并為葉集鎮,1984年為副縣級鎮,2002年為葉集經開區,2015年霍邱縣的葉集鎮、三元鎮、孫崗鄉合并為葉集區由六安市直接管轄。 主要景點:紅墩寺遺址、江西會館舊址、葉集老街 特產和民俗:葉集窖酒、葉集醇香麻油、葉集手工掛面、葉集羊肉、沙錐貢魚、空心掛面 霍邱縣下轄25個鎮、5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1個水產村,總面積32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4萬,2023年GDP總量297.3億元。霍邱縣是國家首批商品糧縣,位于六安市北部、淮河南岸、淠河西岸,縣城夾在兩座大湖之間,汲河注入于此,水資源十分豐富,多為河谷平原、低山丘陵地貌,中藥材種類繁多,有豐富的鐵礦(位居全國第五、華東第一)、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屬兩省四市交匯地帶,與裕安區、葉集區、固始縣(河南省信陽市)、阜南縣(阜陽市)、潁上縣(阜陽市)、壽縣(淮南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阜六鐵路)公路(濟廣高速、合周高速、105/328國道) ![]() 霍邱縣在先秦時期為蓼邑、楚地,西漢時曾在境內設蓼縣,南北朝時劃屬安豐郡,因處于南北割據政權的交戰地帶,轄區多有更迭,直至隋朝始設霍邱縣。唐初曾改為武昌縣,劃入壽春郡,南宋時劃入安豐軍,明朝及清初屬鳳陽府壽州,雍正年間劃屬潁州。解放戰爭時期曾在葉集設霍固縣,建國后合并為霍邱縣,2015年轄區南部的葉集鎮、三元鎮、孫崗鄉劃歸葉集區管轄,2016年姚李鎮、洪集鎮劃歸葉集區管轄。 主要景點:臨淮崗水利樞紐工程、道教圣地安陽山、李家圩地主莊園、千年古陂水門塘、水門公園、城西湖、城東湖 特產和民俗:霍邱芡實、菱角 霍山縣下轄13個鎮、3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總面積20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3萬,2023年GDP總量220.1億元。霍山縣是“軟黃金”霍山石斛的產地、中國黃茶之鄉,位于六安市南部中段、淠河上游、大別山東北麓,地勢南高北低,有數個水庫坐落于此,水資源比較豐富,是安徽暴雨中心區之一,礦產資源種類多樣,分布1700多種中藥材,是名副其實的中藥材之鄉。屬安徽、湖北兩省三市交匯地帶,與金寨縣、裕安區、金安區、舒城縣、岳西縣(安慶市)、英山縣(湖北省黃岡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公路(和襄高速、濟廣高速、105/346國道) ![]() 霍山縣一帶古為楚國的灊邑,漢武帝時置灊縣屬廬江郡,南北朝時縣置被拆分并入霍州,隋朝時廢岳安郡為縣,后改為霍山縣。唐朝時曾改名武昌縣、盛唐縣,唐玄宗時改回霍山縣屬壽春郡,元朝時降格為故埠鎮,明初設巡檢司,隨著商業的發展這一帶的中藥材、名茶開始廣為流傳,商賈云集,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重置霍山縣屬廬州府,清朝時劃入六安州。 主要景點:白馬尖、佛子嶺水庫、銅鑼寨、小南岳、大垅臺村落遺址、楊三寨、磨子潭水庫、霍山文廟、四望山、廣家河峽谷 特產和民俗:漫水河百合、霍山靈芝、霍山黃大茶、霍山黃芽、霍山石斛、大別山木耳、迎駕貢酒 金寨縣下轄13個鎮、10個鄉,總面積38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2萬,2023年GDP總量252.1億元。金寨縣是安徽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區縣,位于大別山北麓,史河、西淠河、牛山河等諸多支流貫穿全境,分布有少量的河谷平原,地表水資源豐富,境內多為山地丘陵地貌,地形極為復雜,盛產中藥材,是安徽省藥材重點產區之一,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屬鄂豫皖三省交匯的核心地帶,與葉集區、裕安區、霍山縣、英山縣(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湖北省黃岡市)、商城縣(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河南省信陽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寧蓉鐵路)公路(滬蓉高速、和襄高速、346/529國道) ![]() 金寨縣一帶古屬廬江郡,唐朝時分屬壽春郡和弋陽郡,明朝時分屬商城、固始兩縣。1932年曾置立煌縣屬河南省管轄,1933年劃入安徽省,1947年改縣名為金寨縣,直至1949年9月獲得解放劃屬六安管轄。 主要景點:天堂寨、梅山湖、燕子河大峽谷、天水澗漂流、西茶谷 特產和民俗:金寨縣京戲、金寨茯苓、金寨天麻、金寨靈芝、金寨桑黃、金寨翠眉、金寨紅茶、天堂寨泡菜、金寨紅豆腐、胡店鴨蛋干 舒城縣下轄15個鎮、6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總面積210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98萬,2023年GDP總量389.19億元。舒城縣位于六安市東南端、大別山東北麓、豐樂河以南,地勢南高北低,萬佛湖坐落于此,礦產資源種類多樣,礦泉水資源豐富。屬三市交匯地帶,與霍山縣、金安區、肥西縣(合肥市)、廬江縣(合肥市)、桐城市(安慶市)、潛山市(安慶市)、岳西縣(安慶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合九鐵路、合安高鐵)公路(德上高速、和襄高速、京臺高速、105/206/237國道)水運(有經巢湖通往長江的航道) ![]() 舒城縣兩面被合肥環繞,歷史上臨近廬江腹地有著悠久的歷史,西周初年舒國分封于此,后經分裂被楚國所并,漢初置舒縣、龍舒縣,唐玄宗時為舒城縣屬廬州管轄,后世朝代幾乎沿用,建國后劃入六安管轄。 主要景點:萬佛山、龍頭塔、鹿起山、梅仙島 特產和民俗:舒城小蘭花、舒城貢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