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曰:“鷦鷯(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鳥不戀枝繁,鼠不貪水廣。天地有度,萬物知止。 二十四節氣中,小暑之后有大暑,小寒之后有大寒,唯有小滿之后,未見“大滿”。天道如此,古人未言其未至,而言其不可至。 人生若滿,便是盈;盈者必虧。唯小滿,最圓滿。得之不喜,失之不憂,知止而不殆,方為長久。 ![]() ![]() 小滿則喜 《道德經》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世事如水,最難的,往往不是追求,而是停手。人常苦于不滿,實則苦于得而不止。 得一分,便貪十分;得十分,便念十分之外。滿是欲望之終點,也是煩憂之起點。心若系于盈處,喜未至已憂先來。 可天地之道,恰在“不滿”。盈則虧,盛則衰,極盛之歡,反生其悲。正如煮茶,初沸最香,三沸則淡,強留反失其味。 若能得而不執,喜而不狂,不過度求索,不過滿貪求,心自寧和,福自長駐。正所謂:“花看半開,酒飲微醺”,留三分未滿,是天留福;守一線空隙,是人懂度。 喜不過度,方能常喜;得不執著,方得長安。小滿者,雖不足,然足矣。 ![]() 小滿則安 莊子曰:“無欲而天下足,無為而萬物化。” 世人多苦,非苦于未得,而苦于所待。待回應、待圓滿、待命運的垂憐,心心念念,皆系于外。 一旦執念于“滿”,便是以欲縛心。事未果,憂先至;事已成,仍心惴惴。今日求圓,明日求更圓,心無一日休憩。滿未至則惶惶,滿已至又悵悵——人生最深的疲憊,莫過于等一場命運的成全。 而真正的安,是不再候風來,是安于眼下的微光。雨有其節,花有其期,情有時聚,亦有時散。不待其圓,而自得其妙;不執其滿,而處處生香。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失之未必為殤,缺之未必為憾。若能不戀去者,不盼未至,凡事皆柔,凡心皆凈。 世間最穩的腳步,是不因風向而亂;心中最深的安寧,是不因等待而苦。 萬物皆有時序,不多求,不久盼,不設限,于一點一滴中自得圓滿。 ![]() 小滿則滿 《道德經》曰:“知足者富。” 世人之所以勞心勞力,往往非因不得,而是心中無涯,欲望無盡。 水滿則溢,弓滿則折,言滿則覆。天地尚知留白,人何必強求盡滿?真正的圓滿,從來不是滿而無缺,而是止于未滿、收于適度。 留一線話不說盡,是言外有意;留三分情不交盡,是人間有道。事不必盡成,才有轉圜;情不必太滿,方能悠長。世間最好的安排,常在未竟之間,最深的留戀,常藏未了之中。 “滿而易虧,不滿常盈。”止步,不是退讓,而是清醒;知止,不是放棄,而是智慧。 懂得不滿,方能常盈;知足知止,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寫在最后 莊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 天地無言,而道恒行;萬物不語,而序自成。人生無須太滿,心中有尺,便足安然。 世間最好的狀態,不在于盡得圓滿,而在于知所止、守有余。滿,則易虧;止,則常安。 愿你得之不喜,失之不憂,識盈虧之理,守不滿之度。
小滿即是圓滿,不滿方得其全。 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