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更好地解釋清楚今天的內容,先上一張全景圖,我們一起按圖索驥。 1、廂房:我們之前解釋過的廂主要指正房兩側的附屬房屋,即廂房。在四合院中,東廂房多由長子居住,西廂房由次子或其他親屬居住。 在四合院的布局體系里,中軸線北端,坐北朝南的那個房子是正房。相對的叫倒座房。廂房就是在正房和倒座房的兩側。屋頂形式多為硬山頂或懸山頂,三開間。
舉例說明:舉例說明:雖然北京故宮里的東西六宮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廂房,但是從整體的布局結構來看,和廂房有些類似,分布在中軸線東西兩側。 2、耳室:一般位于正屋(或主室)兩側,恰如兩耳在人臉的兩側,因而得名。在四合院建筑中,耳房位于正房兩側。在傳統民居中,耳房常作為倉庫使用,存放糧食、雜物等生活物資,也可供小輩居住或作為廚房使用。 ![]() 民居耳房 當然,在大的四合院中,廂房也是有耳室的。總之記得它是房子兩邊的耳朵就可以了。 3、罩房:在古建中的概念與“罩”這一構件相關,主要用于遮擋寒風,調節居住微環境。在四合院中,罩房通常指的是后罩房,其方位位于全院的最 后一進。主要是女仆住所(位置隱秘,符合“男外女內”)或者馬廄之所。 ![]() 恭王府后罩樓 如果后罩房被建成兩層樓的形式,又稱“后罩樓”。去過北京恭王府的朋友知道,里面的后罩樓非常氣派。 4、倒座:前面我們稍微提了一下倒座。位于四合院最南端,與正房形成南北軸線對稱布局。二進以上四合院中與南側街門、北側垂花門共同構成前院空間。 5、垂花門:在古建中是內宅與外宅(前院)的分界線和唯一通道。是院落內部的門,就叫二門唄,符合舊時人常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稱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繪為花瓣的形式,故而得名。 ![]() 北京恭王府垂花門 如果垂花門作為園中之園的入口,或用在垣墻之間作為隨墻門,也可以在游廊通道口處以廊罩形式出現。 垂花門的的組件非常多,我們先上一幅明細圖,而且很多組件會與我們下面馬上講到的內容關聯,大家先欣賞著。 ![]() 垂花門圖解 舉例建筑:北京恭王府垂花門已經是比較大規模的了,去的時候可以好好觀賞一下。 以下內容都和正門相關,不管咱們是去王府還是去普通民居四合院,都有用。 ![]() ![]() ![]() ![]() ![]() ![]() ![]() ![]() ![]() ![]() ![]() |
|
來自: 天童老僧 > 《建筑/橋梁/隧道/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