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需要純粹的文學訓練 文/金匯昆 又談起了這個話題——文學對學生是否有用,文學對高考是否有用。毫無疑問,文學是有用的。如果在一般意義上說,文學是無用之大用,那對于學生而言,文學是大用中的大用。學習語文,肯定不能說學習文學,但在實際學習中處處都體現文學。 一句話,懂了文學可以幫助我們從深層次上學懂語文。 高中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二單元是集中的文學類文本研讀單元,這個文學類是很全的,有小說《阿Q正傳》《邊城》,有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別康橋》,有散文《風景談》《秦腔》,有戲劇《茶館》。四大文學體裁都全了。這所以這么全,我認為就是為了體現“研讀”這個詞,我個人理解是要讓學生在對比中掌握不同文學體裁的特質。小說的特質,詩歌的特質,散文的特質,戲劇的特質。怎么做才可以更明顯地掌握這些特質呢,我認為沒有什么比對比更好。 這個單元的前面有三段話,這三段話告訴我們這個單元的目的是什么。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中國近現代社會變革的產物, 它伴隨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洪流不斷發展,用新的思想、新的語言、新的樣式為中國文學開辟了新的天地。 本單元所選都是現當代文學中的優秀作品,有小說、詩歌、散文、話劇,涵蓋了新文學的主要體裁, 體現了現當代文學創作的多方面成就。把這些作品集中起來研讀,可以對現當代文學創作的概貌有個大致的了解、還可以加深對百年來中國社會變革與發展,特別是對人的心靈變化的認識。 ![]() 研習本單元,要結合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內涵,探索其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百年來人們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變動的軌跡。要根據各種文學體裁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多角度、多層面探究作品的意蘊;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獲得鮮活的審美體驗?!?/span> 第一段話講的文學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關系,文學是服務于國家和人民的,第二段話講的本單元所選課文的多種體裁,研讀它們,我可以了解不同體裁文章的特點,可以了解世界和心靈,第三段話強調了不同文學體裁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各種文學體裁的特質?;蛟S我們會認為這無關緊要,但真正操作之后,我們就會感覺到這很重要的。所謂真正的操作不是我們教師去講,而是讓學生去體驗,體驗之后他們自然會發現令他們自己驚訝的文學真相。比如我們在學習《阿Q正傳》《邊城》時采用了小說轉化為戲劇的辦法,轉化之后學生自己演出。在最初分組創作劇本時,有的同學不理解,怨氣掛在臉上,但真正出了劇本、演了劇本之后,他們就懂了如此做的目的。而后我們組織詩歌轉散文、散文轉詩歌、戲劇轉小說,學生的熱情就高起了。 我們在思想上要糾正一個態度——學生不需要文學訓練,我們不僅指教師,還指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 榷山 乙巳麥月(05.22) 于湖城湖畔 【作者簡介】 金匯昆,筆名江一,1988年生,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碩士,青年作家,詩人,現為河北衡水中學教師,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衡水市作家協會會員,出版作品有《渡緣》《桃花塢雨》《藝術里的童顏》《美的喚醒》《情境之門》等。教育與寫作理念:師德是知與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寫作育人,讓生命的啟蒙不斷發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