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原創的第837篇文章 翻看歷史,無論是秦漢的郡縣制、明清的科舉,還是現代社會的組織架構,表面上看,規則、工具、技術一直在變。 昨天寫了兩篇文章,都挺好的。 但閱讀量不行,與平常都低。 就像某位粉絲留言所說,“可惜,大部分人不喜歡閱讀”。 ![]() 再說認知差這個話題,今天又有所感悟。 其實,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認知,也不是收入,而是習慣。在我看來,所有能成事的人,都是擁有一個好習慣。習慣的日積月累,才造就了同一起跑線的人,幾十年后人生的天差地別。![]() 回看一下你中學那些同學,有些人很自律,中午吃完飯就去自習,晚上也主動學習。而有些人中午吃完飯就玩游戲。后者可能比前者更聰明,更有背景。但現在來看呢?幾十年過去了,那個自律的同學,如果后來沒什么意外,大概率是混得比較好的,再差也躋身中產。01習慣的威力,在于無形之中的強大。拿學英語來說,如果你每天背一句日常用詞,連續三年,哪怕中間忘了一半,剩下的也足夠你應付大部分日常對話。因為習慣,把“偶然”變成了“必然”。![]() 很多人覺得堅持很難,其實不是事情本身難,而是他們總在用對抗的方式去做。比如健身,有人咬牙跑十公里,第二天渾身散架,直接放棄。 有人每天散步半小時,3個月后反而瘦了10斤。 區別在哪?前者在“努力”,后者在“習慣”。 習慣意味著你做這件事的時候是輕松的。 就像刷牙,沒人會覺得刷牙需要“堅持”吧?因為你早就把它融進了生活。 這幾個月我開始健身,就主打一個培養習慣。每次練的強度小一點,不那么抗拒,第二天就還想再去。 如果一上來就大重量的造,第二天渾身都痛,那最近這一個星期都會非常抗拒去健身房。 你和同齡人的差距,就藏在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日常動作里。 02 怎么培養習慣? 1、別盯著目標,盯著動作 失敗的人,往往是因為太想成功了。 比如想減肥,上來就定個“三個月瘦三十斤”的宏大目標,結果第一天餓得眼冒金星,第二天狂吃兩頓炸雞,第三天徹底躺平。 目標本身沒錯,但問題在于——目標只會讓你焦慮,動作才能讓你前進。 你不如把“瘦三十斤”改成“每天晚飯后散步二十分鐘”。 瘦不瘦是結果,散不散步是動作。 結果可能延遲,但動作每天都能完成。 當你把注意力從“我到底瘦了沒”轉移到“我今天散步了沒”,習慣就悄悄扎根了。 2、建立系統 不要想著靠意志力堅持。 人都有一個特點,只要費力的事,都難以堅持,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 如果吃飯前需要費勁思考到底要不要底,估計大部分人都會餓死。 系統是什么?是你固定早上七點坐在書桌前,不管背五個還是五十個,這個時間點就是你的“學習模式”。 每天固定要做某一件事,必須做,不能思考要不要做。 一思考就會猶豫,一猶豫就會敗北。 ![]() 系統不需要你“想不想做”,它只問你“做沒做”。 就像紅綠燈,綠燈亮了你就走,紅燈亮了你就停,不需要思考“今天要不要遵守交通規則”。 把習慣變成一套自動執行的程序,你才能省下能量去應付真正需要創造力的事。 3、允許“爛開始”,但別爛下去 很多人不敢培養習慣,是因為總想一步到位。“今天沒時間跑步,干脆算了”“單詞漏背了兩天,計劃作廢”……完美主義是習慣的毒藥。真正的習慣培養,容得下偶爾的偷懶。你連續早起七天,第八天睡過頭了,沒關系,第九天繼續就行。重點不是“中斷了怎么辦”,而是“中斷之后還能不能接上”。就像騎自行車,摔一跤爬起來接著騎,總比因為怕摔就永遠不碰車強。03 每天做這么點小事,真能改變人生? 你知道存錢最可怕的地方在哪嗎? 不是某個月突然存了一萬塊,而是每天存十塊,三十年后的本金加利息能滾出一套房。 習慣也一樣。 你每天寫五百字,一年就是十八萬字,夠出一本書。 時間不會辜負習慣,但習慣會篩選掉那些等不及的人。 ![]() 最后,我想說,這世上絕大多數人,既沒有天才的智商,也沒有暴富的運氣。 想要變富,不是什么突然的認知升級,或者認識了幾個大佬,而是你默默在超車。 別人躺平刷手機時,你多翻了一頁書。 別人打一盤游戲時,你寫完一篇文章。 這些事情也許當下看不出什么差異,但十年后,你再回頭,路上早就空無一人。你就是不會被超越的breakaway。 ![]() END |
|
來自: 新用戶6232PPUC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