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到中年,不如狗。” 可是再卑微,你也是家里的頂梁柱,不能不活。 想辦法讓自己活得精彩一些,多賺錢謀業,才是正道。 生活中,很多看起來不錯的道理,到了中年,就要變通,否則就固步自封了。 01 深讀,書中自有黃金屋。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關于讀書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很多人到了中年,就不會讀書了。 總是拿著手機,看垃圾小視頻,或者追一些無聊的短劇。看書,頂多是垃圾小說而已。 同時,中年人喜歡苛求自己的孩子,要努力讀書,認為讀書是人生最大的捷徑。 事實上,中年讀書,才是超越同齡人最好的方法。 三國時期,呂蒙做了東吳的大將軍。 有一天,孫權對將軍蔣欽、呂蒙說:“你們如今都身居要職,掌管國事,應當多讀書,使自己不斷進步。” 呂蒙驕傲自滿地說:“我在軍中,很有實戰經驗,工作也多,恐怕不容許讀書了。” 孫權說:“我小時候飽讀詩書,但是執政之后,又讀了'三史’,還是覺得智慧不夠。記得東漢光武帝,在軍營里,也手不釋卷。曹操呢,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呂蒙聽了非常羞愧,從此努力讀書。留下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典故。 還有北宋的趙普,作為開國功臣,認真研讀《論語》,學習治國理政。留下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小時候讀的書,有一些內容是要過時的。 技術改朝換代,真的很快。就說我們的通訊方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寫信,后來是打電話,再后來是智能通話。 一些手工作坊,也從人工時代,到了機器時代;種地的人,也不要牛,要機械了。 讀書是中年人必須做的事情,并且要深度,而不是走馬觀花。
把書讀薄了,人生的基礎就厚實了,要教育孩子,管理家庭,好好工作,都是可以的。 任何事業的基礎,都是厚積薄發的;任何爆表的運氣,都是有備而來。 02 淺藏,該出手時就出手。 小時候,我們玩躲貓貓游戲。 有的人,把自己藏在誰都找不到的地方。 大家找不到,索性就不找了,各自回家吃飯。 那個深藏的人,被遺忘了,還可能遇到危險。 表演藝術家英若誠,在很小的時候,決定和家人開一個玩笑:躲起來,看有沒有人找自己吃飯。 到了吃飯的時候,他藏在柜子里。 過了很久,并沒有人發現他缺席,大家酒足飯飽后,也沒有給他留飯菜。 太餓了,他就爬出來,胡亂吃一頓殘羹。 自那以后,他就告訴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就會大失所望。
也有很多人告訴你,做一個深藏不露的人,藏住話,沉默是金;藏住智慧,大智若愚;藏住心,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藏是智慧,沒有錯,但是別深藏,這樣會導致你失去很多發展的機會。就是家人之間的愛,你藏太深,就沒有人知道,不會是真愛。 因此,聰明的人,淺淺地藏好自己,常常會留下淡淡的感情,還有自己的期望。有時候,亮出自己的才華,也是可以的。 北宋時,皇宮會舉行“釣魚宴”,讓權臣和皇帝一起釣魚,寫詩,吃飯。一些表現好的大臣,會得到提拔和獎勵。 集賢校理李宗諤,因為官職太低,沒有機會參加宴席。 不過,他寫了一首詩,主動送到宴席上。詩曰:“戴了宮花賦了詩,不容重睹赭黃衣。無聊獨出金門去,恰似當年下第歸。” 宋太宗看到詩句,對其文采點贊,然后特批他到宴席上。 一首詩,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也展示了自己的才華,起到了自我舉薦的意圖。 在才華很多、功勞很大的時候,積極亮出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則你會被人海埋沒。 03 半滿,萬事只求半寸心。 人到中年,賺錢越多越好,家庭越富貴越好,兒女越爭氣越好。真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 很多人為了功名利祿,丟了自己的健康,甚至離婚了,去靠近那些能夠給自己前程的人。 古人云:“自古人生最忌滿,半醒半醉半神仙。” 人在追求幸福的時候,就像月亮一樣。 圓滿了,就虧損,虧損是為了下一次圓滿,而不是放任自己。
好的社交,一半計較,一半算了,不要過于較真,也不要什么都不管。 好的夫妻,一半相處,一半距離,最好是常常,小別勝新婚。 好的兒女,一半父母管教,一半靠自己,從來不是父母高壓之下,被逼成長。 好的話語,一半聽,一半說,而不是滔滔不絕,也不是一直沉默。 好的心態,一半淡泊,一半爭取,柴米油鹽夠的情況下,學會舍去欲望。 人到中年,煩惱天天有,不撿自然無。你求一半好,那么你煩惱就不見了。反正人生是不會完美的,何必苦苦去求呢? 04 人到中年,命運一定要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而不是把命運放到別人的手里。 應該爭取什么,應該積累什么,應該放下什么,都有正確的尺度。 最忌諱的,是走極端,把自己逼到死角,或者把自己徹底放平。 請相信,幸福的生活,是打拼出來的,也是進退有序的。 愿你我,在未來的日子里,凡事有度,諸事順意。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