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句解讀(備注:本文選用《姬氏道德經》版本,與81章版本略有不同。)1.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則細矣!- 天下人都說我們所遵循的“道”是最偉大的,但它沒有任何具體的形象,正因為它無比的廣大,所以才沒有具體的形象,如果表現為具體的形象了,那它也就渺小了。
- 我記得一開始接觸《道德經》時,問一位國學的朋友,“道是什么?”,我隱隱約約地記得他說好像說不清楚。我也納悶為什么說不清楚呢?學到現在,我發現號好像明白這個意思了。
- 因為道看不到、聽不到、摸不到,沒有任何具體的形態,任何一個事物也只是道很小的一部分,同時也只是能幫助我們理解接近道,因為任何一個事物它都不是道本身。
- 在《莊子》逍遙中描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這個描述有沒有可能也是形容“道”呢?還有我們的“龍”,是不是也是“道”的一種描述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在未來的學習路上找答案吧。
2.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這里的“王”不是指權力,而是指有德君王,把有德君王提升到于天地同等的高度,也是在鼓勵支持君王都做有德的君王,這樣才配享有與天地同樣高度,是一種善意的引導,也是一種默默的鞭策。最終讓天下百姓可以過上好的生活,此處也可見到老子對天下人的疼愛。
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此)人應要敬畏、順應、取法于地理,地理則要敬畏、順應、取法于天象,天象則要敬畏、順應、取法于道的規律,而道則要敬畏、順應、取法于自然大道的法則。
- 這段話揭示了“三才”的效法層級:人法地-人類需學習大地的包容與滋養(如農耕順應土壤特性);地法天-大地受制于天體運行規律(如四季更替影響作物生長);天法道-天體運動遵循道的永恒法則(如陰陽平衡、循環往復),三才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過層層效法實現和諧統一。最終回歸自然大道。
小結- 這兩章節,是《姬氏道德經》道經卷 上節的第4小部分,也是上節的最后部分。
- 這部分內容強調的道的偉大,以及有德君王與天地同等高度的境界,同時通過三才之間的效法關系,最終實現和諧統一,回歸自然。
- 今天發現《道德經》要慢慢讀,細細品,越來越有小驚喜出現,比如今天通過學習這兩章的內容,明白的三才及之間的關系。
【原文】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則細矣!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釋義】天下人都說我們所遵循的“道”是最偉大的,但它沒有任何具體的形象,正因為它無比的廣大,所以才沒有具體的形象,如果表現為具體的形象了,那它也就渺小了。所以說,道是偉大的,天是偉大的,地是偉大的,統領眾人的有德君王也是偉大的;無極宇宙之中有四種偉大的存在,而統領眾人的有德君王也是其中之一。(因此)人應要敬畏、順應、取法于地理,地理則要敬畏、順應、取法于天象,天象則要敬畏、順應、取法于道的規律,而道則要敬畏、順應、取法于自然大道的法則。 用AI做了一段《姬氏道德經》道經卷 上節的講解,你可以用心反復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