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是很奇怪的,一旦被逼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反倒想開了,輕松了。在改變自己心態的瞬間,人生就出現了轉機。 ——稻盛和夫《活法》 【感悟】 人都是逼出來的。 陶淵明有大濟蒼生的志向,卻一直非常鄙棄官場生活,可被生活所迫的時候,他為了維持家里的生計,不讓老婆孩子挨餓受凍,只能違背自己的心志,踏入官場。 可在官場的那段日子,他是煎熬的,始終想著回家。 看慣了都郵的嘴臉,陶淵明不想阿諛奉承,也不想為五斗米折腰,憤然辭官回家。 就這樣結束了80多天的官場生活。 若不是官場的風氣不好,尤其都郵的做派讓人惡心,陶淵明也不會這么快辭職,本來還有一年的時間才到期。 2.一個人的成長空間取決于他向內看和承擔責任的能力。如果我們總是將自己的生活看作由他人造成的困境,看成一個可以“迎刃而解”的問題,那么就不會發生任何改變。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勇氣,人格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詹姆斯?霍利斯《中年之路》 【感悟】 這段話強調的是心態。 心態好,一切向好的方向發展,人格魅力自然會由內而外散發開來。 3.一個人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于是,他不但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會有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機會的誘惑。 ——格里高利《項塔蘭》 【感悟】 我想,陶淵明便是這樣的人。 他雖然在仕途上不得意,厭倦官場生活,辭官歸隱,在家種地,可不擅長,以致生活更貧苦。 但他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樂琴書以消憂”,寫詩歌,寫文章。 在那個時代不走紅,可給我們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4.你生命中出現的問題并不是要阻止你,而是要喚醒你。 ——卡爾?榮格 【感悟】 孟子曾說過:“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活中的順境或逆境都是來幫助你成長的。 正如尼采說的,殺不死我的,必使我強大。 人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來沉淀。 5.要理解生活,你只能回頭看;而要生活得更好,你只能大步向前。 ——索倫?克爾凱戈爾 【感悟】 一切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我們不能思想太傳統,太保守。 要有發展的眼光看待未來的事情,看待身邊的人,生活更是如此,不能僅僅被自己的認知所圈住了。 6.每個人都是糟糕的、破碎的、軟弱的、膽小的,他們并不會比你好多少。所以不要拿自己的內在和別人的表面做比較;也不必去拯救他們,或是讓他們認清事實。 ——安?拉莫特 【感悟】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誰家鍋底都有灰。 你羨慕別人的光鮮亮麗,羨慕別人幸福,羨慕別人優秀,可你知道別人付出了多少嘛。 我們不要總是拿自己跟別人比,這是無法比較的,我們要做自己。 7.真正的朋友不僅是錦上添花,還有雪中送炭;不只是朝夕相伴,更是一生掛念。 ——碧琉璃《蘇東坡傳: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感悟】 患難見真情。 真正的朋友是時刻掛念你的,甚至在你處于困境的時候雪中送炭,而不是落井下石。 8.人們總是錯誤地將內向與害羞聯系起來,認為內向者抗拒社交,只喜歡安靜和獨處,其實不然。內向者會樂于把自己的“社交時間”給他們熟悉的喜歡的人,進行一場更有意義的對話,或者只是坐下來,喝杯熱飲讀本書。 ——邁克?維金 【感悟】 遇到對的人,你總會有說不完的話,遇到不對的人,對方再怎么能扯,你也無動于衷。 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交流不是隨意的,而是因人而異的。 9.所有的苦惱與哀愁幾乎全部來源于想象,而非現實。 ——卡耐基 【感悟】 想是問題,做是答案。 趕緊行動起來,不要一直停留在過去,期待未來,未來的美好是由今天的努力決定的。 10.人們所嫉妒的人,絕不是遠遠超過自己的人,往往是身邊稍稍比自己強的人。乞丐并不會妒忌百萬富翁,但他肯定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羅素 【感悟】 這讓我想起了阿Q,他就是這樣的人。 他自己就是一個弱者,可心里不甘心,就去欺負更弱的人,比如摸寺廟里的小尼姑,還揪她的耳朵,來尋求勝利感。 可他遇到比他強大點的,就罵自己來讓別人消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