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風+羌活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羌活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二者聯用能增強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的能力。適用于外感風寒夾濕的感冒,癥見惡寒發熱、頭痛如裹、肢體酸痛等,也用于風濕痹痛等證型,對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有治療作用。 2、苦杏仁+桔梗 苦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二者聯合,桔梗宣肺祛痰有利于肺氣通暢,使苦杏仁更好發揮止咳平喘作用。可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胸悶不暢等證型,在治療支氣管炎、咽喉炎等呼吸道疾病有良好效果。 3、鉤藤+天麻 鉤藤清熱平肝、息風定驚;天麻息風止痙、平抑肝陽。二者合用,能增強平肝息風的作用,用于肝陽上亢導致的頭痛、眩暈、抽搐等 4、丹參+川芎 丹參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二者搭配,增強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的效果。適用于瘀血阻滯的胸痹心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證型,對于冠心病心絞痛、女性瘀血內阻的月經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5、蟬蛻+薄荷 蟬蛻疏散風熱、利咽開音、透疹;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二者配伍,疏散風熱、利咽透疹的功效顯著增強。可用于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痛,以及麻疹初期、疹出不暢等證型,在治療小兒風疹、麻疹初期及風熱外感引起的咽喉腫痛等方面較為常用。 6、山茱萸+熟地黃 山茱萸補益肝腎;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二者合用,增強滋補肝腎、益精養血的功效。用于肝腎陰虛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盜汗等證型,在治療肝腎陰虛引起的慢性疾病如慢性腎病、更年期綜合征等方面應用較多。 7、三棱+莪術 三棱破血行氣,莪術行氣破血。它們聯合使用可以增強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作用。用于瘀血阻滯的經閉、心腹疼痛、癥瘕積聚等證型,在治療閉經、子宮肌瘤等婦科瘀血病癥和一些瘀血內阻的腹部疼痛疾病中有應用。 8、附子+干姜 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二者相須為用,可增強回陽救逆的功效,同時干姜能增強附子溫陽散寒之力。主要用于亡陽證,見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脈微欲絕等,也用于陽虛陰盛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證,像某些急慢性心衰出現心腎陽虛的危重癥候或虛寒性的胃腸疾病可應用。 9、人參+白術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二者合用,增強補氣健脾的功效。人參側重于補元氣,白術側重于健脾氣,相互配合能更好地治療脾胃氣虛證,用于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癥狀,在治療久病體虛、脾胃虛弱的營養不良、慢性泄瀉等疾病中有重要應用。 10、金銀花+連翹 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二者聯用,清熱解毒之力大增,且疏散風熱之功亦強。常用于風熱感冒,溫病初起,癥見發熱、微惡風寒、咽干口燥、咽喉腫痛等,在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等外感風熱疾病是常用的配伍。 11、大黃+芒硝 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芒硝軟堅瀉下、清熱消腫。二者配伍,芒硝能軟堅潤燥,促進大黃的瀉下作用,使瀉下之力更強。可用于治療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等證型,如胃腸實熱導致的便秘、腸梗阻等疾病,能有效清除腸道內的積滯,緩解腹脹、腹痛等癥狀。 12、茯苓+薏苡仁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止瀉。它們聯合起來增強了利水滲濕和健脾的作用。對于脾虛濕盛引起的水腫、小便不利、泄瀉等證型效果良好,在治療慢性腎炎水腫、脾虛泄瀉等病癥時,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余的水分,改善消化功能。 13、木香+檳榔 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檳榔驅蟲消積、行氣利水。二者搭配后行氣消積、導滯止痛的能力更強。適用于食積氣滯、脘腹脹痛、痢疾里急后重等證型,在治療消化不良、腸道寄生蟲病引起的腹脹腹痛以及痢疾等腸道疾病中有應用。 14、牡蠣+龍骨 牡蠣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收斂固澀;龍骨鎮驚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二者合用,增強平肝潛陽、收斂固澀和鎮驚安神的作用。用于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以及遺精、盜汗、失眠等陰虛陽亢、滑脫不禁的證型,在治療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疾病伴有上述癥狀時發揮作用。 15、鹿角霜+紫河車 鹿角霜補腎助陽;紫河車溫腎補精、益氣養血。二者聯用,加強補腎壯陽、益精養血的功效。適用于腎陽不足、精血虧虛引起的腰膝冷痛、陽痿早泄、宮冷不孕等證型,在治療男性不育、女性不孕以及腎陽虛衰導致的性功能障礙等疾病中有作用。 16、紫蘇葉+生姜 紫蘇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生姜解表散寒、溫中止嘔。二者合用,解表散寒之力增強,同時能更好地和胃止嘔。可以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惡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證型,在感冒初期伴有胃腸道不適癥狀,如胃腸型感冒的治療中有很好的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