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菜市場,看到一個穿著樸素的大爺對著攤位上的苦菜挑挑揀揀,嘴里還念叨著:"小滿吃苦,勝過補藥。"攤主笑著說:“您老還真懂,這苦菜剛從地里挖回來,嫩著呢!” 這一幕讓我想起外婆生前常說的話:"什么時候吃什么,老天爺都安排好了,人啊,就該順著這個理兒來。"小滿一過,仿佛大自然按下了"夏季模式"的開關,而那些最應時應季的食材,也悄悄登上了老饕們的餐桌。 可惜的是,現在很多人對"時令"這個概念越來越陌生。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反季蔬菜,我們似乎忘記了等待的美好,也錯過了大自然最慷慨的饋贈。 ![]() 小滿時節,為什么"嘗鮮"如此重要 前兩天和一位做了三十年粵菜的師傅聊天,他跟我說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做菜和做人一樣,得懂得什么叫’合時宜’。食材有它的脾氣,廚師要做的就是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法,把它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小滿,這個看似平凡的節氣,其實蘊含著深刻的飲食智慧。《黃帝內經》中提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小滿正是春夏之交,人體陽氣上升,新陳代謝加快,此時品嘗應季食材,不僅能滿足味蕾,更能為即將到來的酷暑做好身體準備。 我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是能準確地知道什么時候該吃什么。她說:"小滿一到,苦菜長,野菜香。這些個寶貝,錯過了季節就沒了那個味兒。"現在想來,這不僅是對食材的尊重,更是對自然規律的敬畏。 ![]() 第一鮮:苦菜,苦中有甘的時令精靈 說到小滿必吃的時令食材,苦菜絕對排在第一位。很多人一聽"苦菜"就皺眉頭,覺得苦的東西怎么會好吃?其實,這是對苦菜最大的誤解。 去年春天,我特意跑到河北承德的山區,跟著當地的村民一起挖苦菜。那是一個清晨,露水還沒干,村里的大姐熟練地蹲在田埂邊,一邊挖一邊跟我說:“城里人不懂,苦菜得挑嫩的,葉子厚實、根部白凈的才是好貨。” 她挖起一棵苦菜給我看,那翠綠的葉片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聞起來有一股清香中帶著淡淡苦味的獨特氣息。“這苦菜啊,剛開始吃是苦的,但咽下去之后,嘴里會回甘,越嚼越香。” ![]() 回到家,我按照大姐教的方法處理苦菜:先用鹽水浸泡半小時去除土腥味,然后用開水焯燙30秒,立即過冷水保持翠綠。最簡單的吃法就是涼拌,加點蒜泥、香油、生抽,那種先苦后甜的層次感,真的讓人難忘。 從營養學角度來說,苦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和膳食纖維,特別是它含有的苦味素,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消食的功效。難怪老人們說"小滿吃苦,勝過補藥"。 ![]() 第二鮮:枸杞葉,被遺忘的綠色珍寶 很多人知道枸杞子,但很少有人知道枸杞葉也是難得的美味。小滿時節的枸杞葉最為鮮嫩,這是一年中最佳的采摘時機。 我第一次吃枸杞葉,是在寧夏銀川的一家農家樂。老板娘端上來一盤清炒枸杞葉,我好奇地嘗了一口,那種獨特的清香立刻征服了我的味蕾。葉片入口略帶甘苦,但很快就轉為清甜,口感脆嫩,完全沒有一般野菜的粗糙感。 老板娘看我吃得津津有味,笑著說:“這枸杞葉可金貴著呢,只有這個時候才有,過了時節就老了,咬不動了。我們這里的人都叫它’天精草’,說是吃了能明目養肝。” ![]() 回來后我查閱資料發現,枸杞葉確實有"天精草"的美譽。《本草綱目》記載:"枸杞葉味苦甘,性涼,能補虛益精,清熱明目。"現代研究也證實,枸杞葉含有豐富的甜菜堿、蘆丁等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保健價值。 枸杞葉的做法很簡單,最常見的是做湯。我喜歡做枸杞葉瘦肉湯:瘦肉絲先用料酒、生抽腌制,鍋中放少許油爆香姜絲,下肉絲炒至變色,加水煮開后放入枸杞葉,煮2-3分鐘即可。這湯清香甘甜,特別適合小滿時節飲用。 ![]() 第三鮮:蠶豆,江南人的季節限定 說到小滿時節的鮮美,怎么能少了蠶豆呢?江南地區有句老話:“立夏胡豆小滿蠶豆”,說的就是小滿前后正是蠶豆最鮮嫩的時候。 前年春天,我到蘇州東山采訪,正趕上蠶豆收獲的季節。那片綠油油的蠶豆田在太湖邊綿延起伏,空氣中飄著淡淡的豆香。當地的農戶老張跟我說:“這蠶豆啊,得趁嫩吃。豆莢飽滿但還沒完全硬化的時候最好,豆子軟糯香甜,過了時候就面了。” 他隨手摘了幾個蠶豆莢給我嘗,用指甲輕輕一掐就開了,里面的豆子翠綠飽滿,咬一口汁水四溢,那種獨特的清香和微甜讓人回味無窮。"城里人都喜歡買剝好的豆子,其實現剝現吃才最鮮。"老張邊說邊又摘了幾個給我帶走。 ![]() 蠶豆的做法多種多樣,最經典的要數油燜蠶豆。我學會的做法是:新鮮蠶豆剝殼洗凈,熱鍋下油,倒入蠶豆翻炒,加入生抽、老抽調色,再加少許水燜煮5-8分鐘,最后撒點蔥花即可。做好的蠶豆色澤紅亮,口感軟糯,是下酒下飯的絕佳小菜。 從營養角度看,新鮮蠶豆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其中的卵磷脂對大腦發育很有好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少數人對蠶豆會過敏,初次食用要小心。 ![]() 第四鮮:香椿芽,春天最后的饋贈 雖然香椿的主要采摘期在谷雨前后,但小滿時節如果運氣好,還能找到一些二茬嫩芽。這些"回馬槍"式的香椿芽雖然不如頭茬那么鮮嫩,但獨特的香味依然濃郁。 我對香椿的認識,源于一次偶然的經歷。那是幾年前在山東泰安,我住的民宿院子里有棵大香椿樹。早上起來,看到房東大姐正在用長竿子打香椿芽,那噼里啪啦的聲音把我吵醒了。 "不好意思啊,吵到你了。"大姐有些不好意思,"這香椿芽得趁早打,太陽大了就老了。"她遞給我一把剛打下來的香椿芽,“嘗嘗,這是今年最后一茬了。” 那香椿芽紅褐色的葉片泛著油光,湊近聞一下,那種特殊的香味撲鼻而來。大姐現場給我做了香椿炒雞蛋,那種香味至今難忘。 ![]() 香椿的吃法很多,除了經典的香椿炒雞蛋,我還喜歡做香椿拌豆腐。制作方法是:香椿芽用開水焯燙30秒去除亞硝酸鹽,切碎后和嫩豆腐拌勻,加少許鹽和香油調味即可。這道菜清香爽口,既有香椿的特殊香味,又有豆腐的嫩滑。 值得一提的是,香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胡蘿卜素和植物蛋白,被稱為"樹上蔬菜"。但香椿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較高,食用前一定要用開水焯燙,這樣既能保持顏色翠綠,又能最大程度地去除有害物質。 ![]() 第五鮮:馬蘭頭,田野間的翡翠 最后要說的是馬蘭頭,這種看似平凡的野菜,其實是小滿時節不可多得的美味。馬蘭頭最好的采摘時間就是小滿前后,此時的嫩葉最為鮮美。 我第一次認識馬蘭頭,是在南京夫子廟附近的一家小飯館。店家推薦了一道"馬蘭頭拌香干",說是當地的特色菜。端上來一看,綠瑩瑩的馬蘭頭配上白嫩的香干丁,顏色搭配就很誘人。 嘗了一口,馬蘭頭有種獨特的清香,略帶一絲苦味,但很快就轉為甘甜。配上香干的醇厚,口感層次非常豐富。老板娘告訴我:“這馬蘭頭要挑嫩的,老了就澀了。我們都是一大早去郊外采的,保證新鮮。” ![]() 馬蘭頭的做法相對簡單,最經典的就是涼拌。將馬蘭頭洗凈后用開水焯燙1分鐘,擠干水分切碎,配上切丁的香干,加蒜泥、香油、鹽調味即可。這道菜不僅好吃,營養價值也很高。 馬蘭頭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和多種礦物質,特別是其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中醫認為馬蘭頭性涼,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特別適合小滿時節食用。 ![]()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一句話:“最好的美食,往往來自對時間的耐心等待。” 在這個什么都能買到的時代,我們似乎失去了等待的能力,也失去了對季節變化的敏感。但當你真正品嘗到時令食材的鮮美時,你會發現,那種與自然同步的感覺是如此美妙。 小滿時節的這五種時令食材,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對傳統飲食文化的傳承。它們提醒我們,即便生活節奏再快,也不要忘記偶爾停下來,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節拍。 你們那里有什么特別的時令食材嗎?小滿過后你最想嘗試哪種野菜?留言區分享一下你的時令美食經歷吧,說不定能給大家種草一些新的美味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