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生 一個圖書館 為你積累的知識安一個網上的家 ![]() 【學點哲學】 人生必修課:看透人性、規律與文化的底層邏輯 活明白:悟透人生三大關鍵 在生活這所大學校里,有門必修課叫“人生通識”,它包含三個核心要點:人心的善惡、世道的規則以及骨子里的文化習氣。這三者就好比天、地、人三條主線,相互交織,編織出生活的全貌。越活得通透的人,越能看清它們是如何緊密相連的。 先聊聊規律,這可是世間最剛性的道理。就像四季輪回,春華秋實,沒人能改變。江河向東流,太陽東升西落,這些是大自然的本然狀態。老一輩常講“實事求是”,其實質就是別跟規律對著干。種地的知道冬季不適合播種,炒股的明白市場有漲有跌,這些都是懂得遵循規律的表現。 能不能看清規律,取決于你的視角。有人看著螞蟻搬家只覺得熱鬧,而有經驗的人卻知道這是要下雨的征兆。那些強勢的人,往往早早領悟到“叢林法則”這條鐵律。在《動物世界》里,獅子捕食羚羊,并非獅子本性惡劣,而是出于生存需求。人類社會也一樣,職場上業績為王,商場里利益至上,背后都閃現著弱肉強食的影子。 或許有人會問:“難道就不講感情嗎?”可你想啊,當狼追上羊,羊講感情有用嗎?規律才不管你舒不舒服呢,就像臺風來襲,房屋會被摧毀,你再怎么抱怨臺風不講理都沒用,還不如提前加固門窗。人性呢,則像是藏著善惡天平的深海。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父母愛子女常被視為無私,但若有億萬家財,兄弟姐妹為分家產鬧矛盾的屢見不鮮。不是愛不夠真,而是人性里本就帶著自私的種子。就像養育孩子,從小盼他長大成人,老了盼他孝順自己,說到底,也是希望自己老年有依靠,這很正常,是人之常情。 強勢的人對待人性很有一套,他們不掩蓋自私,而是巧妙利用。像《天道》里的丁元英,扶貧不靠道德綁架,而是遵循市場規律,因為他深知,單靠眼淚換不來面包,唯有靠規則才能長久。反觀弱勢群體,總把“感情”“道德”掛在嘴邊,遇到事兒就抱怨別人不講理,卻忘了自身該如何變強。 再談談文化屬性,它如同刻在骨子里的思維密碼。你愛吃辣、覺得“養兒防老”天經地義,這些觀念并非憑空產生,而是從小在家人、朋友、街坊四鄰的耳濡目染下形成的。就像四川人離不開辣椒,廣東人鐘愛老火湯,這是被當地文化長期“浸泡”的結果。 文化的作用不容小覷。往大了說,它能決定國家興衰。古代皇帝迷信神仙追求長生不老,最終國門被列強用槍炮強行打開;后來我們學習技術、改革開放,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往小了說,它影響個人貧富。那些總想著靠父母、靠朋友的人,往往活得憋屈;而明白“靠自己”才是硬道理的人,反倒能闖出一片天。 馬云說“對錢沒興趣”遭人嘲笑,王石勸年輕人“別急著賺錢”引來吐槽,原因是普通人和他們所處的“文化臺階”不同。就像農民聽不懂金融術語,白領不明白種地門道,這不是誰對誰錯,而是圈子不同,賦予了大家不一樣的認知。 那如何從“弱者”邁向“強者”呢?這里有三個實用的小辦法: 第一,別跟規律對著干。接受“人往高處走”是本能,“利益優先”是現實,別讓 “道德感” 成為自己的束縛。就好比炒股,別幻想一直漲不跌,不如鉆研止損盈利的策略。 第二,向比你優秀的人學習。別只盯著馬云、任正非這類頂尖人物,先觀察身邊比你稍強的人怎么做事。他們如何做報表、談客戶、處理麻煩事,跟著學準沒錯。這就像爬山,先盯著前面人的腳印,比一直抬頭看山頂容易多了。 第三,換個圈子熏陶自己。如果你身邊都是抱怨“社會不公”的人,你很可能也會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但若常與積極解決問題的人在一起,你就會開始思考“我該怎么做”。這如同把盆栽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它自然會茁壯成長。 有人或許會感到扎心:“按這么說,感情都是假的,人活著太冷酷了?”其實不然。強者文化并非讓你拋棄感情,而是讓你先懂得“自己可靠”,再去談情分。如同種樹,先把根扎深,才能為別人遮風擋雨。 這個世界不存在 “絕對的公平”,但有一點公平毋庸置疑:不論你是誰,只要看懂規律、修正人性、跳出弱勢文化的圈子,就能活得更明白。正如老話所言:“天不救人人自救。”若你不努力讓自己強大,誰也扶不起你。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