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風三章 中風一: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 風之為病,或中于左,或中于右,手足偏枯,是謂半身不遂。 1 風之為病,此是中風之總綱。風中臟腑,或中于左,或中于右,手足偏枯,是謂半身不遂也。 六氣之風,五行屬木,在臟為肝。木者,生于水而長于土,水寒不能生木,土濕不能升木,則濕寒內盛,而木陷生風也。一遇外感傷寒,因濕寒內盛,是風不能外泄衛氣,而內中臟腑,或中于左,或中于右,手足偏枯,是謂半身不遂也。俗稱之偏癱或癱瘓的病。風之為病,也包括現在腦梗血栓或卒中暈厥的病。 2 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 痹證者,本氣就里虛濕寒,又外感傷寒,則寒邪凝滯,筋脈收縮,故臂痛不遂、或不能舉也。痹證,是本虛濕寒,又外感傷寒,而風中經絡也。痹證者,有寒痹,有濕痹,有歷節,都是經絡本虛又傷寒凝一類的病,此是風中經絡也。比如后面的,不可屈伸,即是痹證。濕病一,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此名中濕,也曰濕痹。血痹一,尊榮人,疲勞汗出而傷寒(被風),脈小緊者,即為血痹。 痹證與半身不遂,兩者都是本氣里虛,濕寒內盛;兩者都是外感傷寒。區別就是痹證,是風中經絡。而偏枯者,是風中臟腑。 3 脈微而數者,中風使然。微為陽微,本氣之虛,必濕寒內盛也。數者,外感傷寒,經陽之郁也。此是痹證之脈,中風使然,此是外感傷寒,則里虛之風濕寒,合而痹其血脈也。 其初先覺麻木,麻木者,氣滯而不行也。肺主氣,而血中之溫氣,實為肺氣之根。右麻者,肺氣之不行。左麻者,肝氣之不行。麻之極,則為木。氣郁于經絡之中,阻滯不運,沖于汗孔,簌簌靡寧,狀如亂針微刺之象,是謂之麻。久而氣閉不通,肌肉頑廢,痛癢無覺,是謂之木。 4 其初先覺麻木,麻木者,氣滯而不行,就是血寒而不煦行也。肺主氣,而血中之溫氣,實為肺氣之根也。右麻者,肺氣之不行。左麻者,肝氣之不行。麻之極,則為木。氣因外寒里虛,郁于經絡之中,阻滯不運,沖于汗孔,簌簌靡寧,狀如亂針微刺之象,是謂之麻。此是血寒不行,而生風也,風氣沖擊,則發麻也。久而氣閉不通,肌肉頑廢,痛癢無覺,是謂之木。 (1)?“簌簌靡寧”?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描述一種細微而持續的聲響或感覺。具體來說,“簌簌”形容的是輕微細碎的聲音,如風吹過樹葉的聲音;而“靡寧”則表示不安寧、不平靜的狀態。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繪了一種細微而持續的聲響,讓人感到不安或煩躁。 (2)簌簌(sù sù)是一個漢語詞語,解釋是指顫動貌,出自《老殘游記》 (3)靡寧,讀作mí或mǐ漢語詞語,意思是不安。 《靈樞·決氣》:上焦開發,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物之潤澤,莫過于氣,筋膜之柔而不枯者,氣以煦之,血以濡之也。血隨氣動,氣梗則血瘀,氣血雙阻,筋膜失養,一被外風乘襲,而內風感應,則病偏枯。內風者,厥陰風木之氣也,氣郁而血凝,血凝而木郁,風傷衛氣,遏逼營血,木氣愈郁,木郁生風,津液耗傷,筋膜焦縮,故病偏枯。其在經絡,未嘗非燥,而在臟腑,則全是濕。緣濕土壅滿,肺金不得降斂,故氣阻而生麻。肝木不得升達,故血郁而生風。而土濕之由,全因腎水之寒,水寒土濕,此金木堙郁之原也。 5 上焦開發,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如霧露之灌溉,是謂氣。物之潤澤,莫過于氣,筋膜之柔而不枯者,氣以煦之,血以濡之。血隨氣動,氣虛則血瘀,血瘀則阻氣,氣血雙阻,筋膜失養,一傷外寒,里虛濕寒之風感應,則內中臟腑,而病偏枯。內風者,厥陰風木之氣也。氣虛而血凝瘀,血瘀不通,則木氣郁阻,筋膜失養。外感傷寒,遏逼營血,營郁不行,則生風氣,風傷衛氣,則自汗出,津液耗傷,衛氣外亡,不能煦之,筋膜焦縮,故病偏枯。其在經絡,未嘗非燥,也有濕寒,而在臟腑,則全是濕寒。緣土濕壅滿,是脾陷胃逆之壅塞,肺金不得降斂,故氣阻而生麻。肝木不得升達,故血寒而生風。而土濕之由,全因腎水之寒,水寒土濕,此金木堙郁之原也。 (1)堙:yīn 釋義 1.土山。2.填塞;埋沒。 若或但一臂不遂者,此為痹,非風也。痹者,風、寒、濕三者,合而痹其血脈也。若脈微而數,則中風使然矣。 6 若或但一臂不遂者,此為痹證,非風也。風指外寒,非風也,不是外感傷寒也。此痹者,純是內傷,水寒土濕風動也。風、寒、濕三者,合而痹其血脈也。若脈微而數者,則中風使然。是風中經絡,外感傷寒,閉其皮毛,則風濕寒三者,合痹其血脈也。 風因虛中,是以脈微。風動而不息,是以脈數。風隨八節,而居八方,冬至在北,夏至在南,春分在東,秋分在西,立春東北,立夏東南,立秋西南,立冬西北?!鹅`樞·九宮八風》: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沖后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故圣人避風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虛,而偏中于風邪,則為擊仆偏枯矣。“歲露論”: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 7 微為陽虛,脈數者,風動不息,此是厥逆之脈,陽厥則脈數,也是胃中虛冷也。 8 風者,是厥陰風木之氣,此是內風也。一被外“風”乘襲,此風是外寒之義。不要真以為是外風傷人。外風就是寒,《內經》中言“感于風邪,或傷于風”者,皆是傷寒之義,是互文表達,文字不同而已。寒來寒去,皆是以風的方式來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