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針灸名醫高樹中老師,在多年臨床與經歷中,探索出兩個新穴,既是胃痛等胃病的反應點,也是針刺治療特效穴,命之為“尺胃”“臍胃”,“尺胃”與“尺膚”診療法相關,“臍胃”與“腹氣街”密切相關。胃痛患者幾乎均可在此找到壓痛或反應點,并可以此治之。 胃痛,這里一針見效 一、尺胃穴 尺胃是我發現并命名的治療胃痛和胃病的一個穴位,位于右側上肢太淵與尺澤連線的中點,即孔最下1寸處. 我自己患胃痛,在此處壓痛非常明顯,之后在臨床中發現,凡是胃痛或胃病的病人,都可以在此找到壓痛或條索狀物等反應點。因為這個穴位位于中醫的“尺膚”部位,對應于胃部,可以治療胃病,故名之曰“尺胃”。 從尺膚診療法看,尺胃穴正好是“中附上......尺外以候胃”。從經絡角度看,尺胃穴治療胃痛,還與肺經“起于中焦……還循胃口”有關。 ![]() 所以不管是從尺膚全息定位,還是從經脈循行看,尺胃穴都可以治療胃痛及一切胃病。我的臨床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今天不忍自秘,公之于眾請大家驗證。 關于“尺膚”診療法,詳見本書第四章“其他病癥的一針療法”中的“尺胃穴位的臨床應用”。(尺胃的位置如圖1所示) 二、臍胃穴 臍胃也是我發現并命名的治療胃痛和胃病的一個穴位,在肚臍左上方(相當于時鐘的1-2點處)0.5-1寸壓痛點處(見圖2),因為在臍部又可以治療胃病,故名臍胃。 ![]() 《難經》只講了五臟的對應部位,沒有講六腑。我1992年出版的《中醫臍療大全》,曾按太極八卦圖在臍部畫了一個五臟六腑的縮影定位圖,2005年看到薄智云的腹針掛圖,也引用了這個圖。 但直到今天,我仍在考慮這張圖是不是完全正確。因為我發現胃痛時,胃并沒有對應于八卦的艮位(相當于時鐘的7-8點處),而是對應于坤位(相當于時鐘的1-2點處),如果按病人的左右畫太極八卦圖,此處則對應于巽位。今天把這個疑問提岀來,大家一起探討并請知者教之。 我發現,臨床上幾乎所有的胃病患者在臍胃都有壓痛點或可以按及動脈的搏動。除了以上的思考外,還可以結合氣街理論。 《靈樞·衛氣第五十二》主要就是講的六經標本和氣街的問題。什么是氣街呢? 街,是大街的意思,人體除有十二經脈的上下縱向聯系外,在胸、腹、頭脛這4個部位,還有4條經氣聚集循行的橫向大街,即“胸氣有街,腹氣有街,頭氣有街,脛氣有街”。 氣街主要是加強了身體前后的橫向聯系,使“胸腹腰背,氣相通應”。氣街通達外的部位,也就是所止的部位,叫門戶。講到氣街的重要性,此篇有句話叫“知六腑之氣街者,能知解結契紹于門戶”。“解結”就是解繩線之結,這是《內經》中常用的比喻。 我們看看腹氣街,前面和后面各有一門戶,后面的門戶在背俞穴,胃病就在胃俞穴處;前面的門戶在哪兒呢?在“沖脈與臍左右之動脈者,沖脈離正中線0.5寸,并腎經上行,所以腹部的病癥都可以在肚臍左右旁開0.5寸的地方找到動脈搏動并有明顯壓痛處,針剌時就在找到的這個反應點下針即可。 如《靈根·雜病第二十六》說:“腹痛,剌臍左右動脈,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剌氣街,已剌按之,立已?!?/span> 胃在腹部,所以與腹氣街有關,我發現其壓痛點一般情況下較為固定,即臍胃穴處。針刺時可直刺1-2寸,對胃痛和各種胃病都有一定的效果。我在臨床上常與其他穴位配合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