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狀況的不斷改善,居民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吃得多、活動少以及由此引發的營養過剩成為普遍現象。正因如此,我國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在此基礎上發生的心腦血管疾病逐漸增多,已成為我國居民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所以,營養過剩現象受到廣泛關注,很多媒體都在倡導大家少吃、多動、減體重。這很重要,對于提高我國居民健康狀況、提高人均壽命至關重要。 然而,對于80歲以上的老年人,最應該關注的并不是營養過剩,而是營養不良。 最近,我國學者完成了一項大型調查研究(專業人士請參見:中國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體質指數分布特征.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23, 44: 855-861),其結果很值得關注。 這項研究通過對近1萬名8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跟蹤觀察,結果顯示,有30%的老人存在營養不良,僅10%的老人存在營養過剩。隨著年齡增長,營養不良的情況進一步加重。以下人口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年齡較大、女性、少數民族、未婚/離異/喪偶、在農村居住、未接受過教育、生活費水平不足、吸煙、不鍛煉、休閑活動缺乏、膳食多樣性差、咀嚼能力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認知功能損傷、聽力損傷、視力損傷、自評健康狀況差。結論認為,目前我國高齡人口的主要營養問題是營養不足而不是營養過剩。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飲食總量呈現下降趨勢,同時,由于老年人咀嚼、消化、吸收、利用功能下降,這是導致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一些老年生活自理能力差,飲食單一,這也是營養不良的重要因素。再有,一些老年人平時飲食控制太嚴格,飲食非常清淡,熱量與蛋白攝入均不足,也是營養不良的常見原因。 還有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肌少癥!肌少癥是指肌肉質量減少,并且肌肉力量和(或)軀體功能降低。肌少癥常伴有骨質疏松癥,會增加跌倒、骨折風險,嚴重影響了機體功能和生活質量,增加了老年人的死亡率與致殘率。 肌肉是人體重要的器官,良好的肌肉儲備是一個人步入老年后的巨大財富。強壯的肌肉不僅有助于延年益壽,還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人體肌肉功能下降可能開始于35歲左右,50歲后下降速度開始加速,60歲后進展加速,75歲后下降速度達到頂峰,所以“存錢不如存肌肉”,為了在老年階段有更好的生活質量,在年輕時候就要通過營養及運動鍛煉等方法提高肌肉的峰值來“存肌肉”。 需要指出的是現在年輕人經常久坐不動、節食減肥,因肌肉流失而來的瘦是不可取的,為了“存肌肉”一定要盡早動起來。 怎么知道自己有沒有患肌少癥的風險呢?可以用最簡單“指環測試”方法進行自我篩查:用雙手食指和拇指圍成圈,套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小腿周長和手指圈一樣大,或更小,說明有患肌少癥的風險,需進一步就診評估。 目前來說肌少癥沒有特效治療藥物,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就是補充足量蛋白質并且規律的抗阻運動。 如果覺得本文有用,請轉發給親朋好友吧。 (河北省人民醫院 郭藝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