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女士,57歲。福建泉州人。2025年3月9日初診于西安信守堂中醫館。 主訴:失眠兩年,加重一月。不明原因,入睡困難。近一月徹夜難眠,需服用藥物方可入睡。伴有頭痛,心慌,易生氣,緊張,膽小易驚,潮熱,納少,大便稍干,口干。患抑郁癥近兩年。 辨病:失眠,抑郁癥。 辨證:肝膽郁火,心經痰熱。 治法:清肝膽郁火,瀉心經痰熱。 選方:黃連溫膽湯和柴胡龍牡湯。 處方:姜半夏15g,陳皮15g,茯苓10g,甘草 10g,麩炒枳實 15g ,竹茹 15g,黃連片6g,大棗 30g,生姜 12g,北柴胡 12g,黃芩12g,龍骨 15g,煅牡蠣 15g,合歡花 15g,首烏藤 30g。用法:共28劑,煎服,1日1劑,1日2次,每次200ml。 2025年4月5日復診:入睡可,每晚能睡兩三小時。體力足,心悸,頭暈。舌脈同上。風邪上擾,腎陰不足。上方改黃連12g,加白芍12g,天麻15g,葛根20g,加楮實子20g,茺蔚子20g。28劑。 2025年5月11日渭南市中心醫院第三診。自停抗抑郁藥半月。夜晚可睡兩三小時,但中午可睡二十分鐘以上,自己對效果滿意。以前炒菜和捉筷子手抖的情況消失。仍頭暈目干腰困。口干緩解。補述小腿抽筋兩三年,仍每月夜間發作三四次,項強,脫發。舌紅苔少,脈沉細。痙病、百合病易顯。合病合方。上方改白芍30g,葛根30g,天花粉30g,百合30g,地黃30g。20劑。 按語:失眠是個難治病。我按照”胃不和則臥不安”的思路,首先考慮半夏瀉心湯,辛開苦降,胃氣下行則臟皆安。而本例則肝膽郁火,心經痰熱,辨證既不難,合方則順理成章。二診,心悸頭暈,心腎不交,增強降心火之黃連量,增加益腎水之楮實子、茺蔚子。三診自停抗抑郁藥,睡眠自我滿意。然宿疾痙病、百合病已經顯現,正是合病合方之機。芍藥甘草湯以及葛根、天花粉潤筋止痙,則肢體無恙,心神自安。”欲臥不能臥”的百合病,就有百合地黃湯的對之方,歷驗不爽,仲景不我欺也。套用一句名言:五臟六腑,四肢九竅,筋骨皮毛,血脈精髓,皆能令人不寐,非獨心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