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病,以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以關節滑膜慢性炎癥、關節進行性破壞為特征。目前我國約有500萬RA患者。RA患者5~10年的致殘率為22%~42%,15年以上高達60%~77.6%。 ![]() RA早期積極采用中成藥聯合傳統合成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西藥治療,可使RA患者預后有很大改善。最新版《類風濕關節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2025版)》[1]明確推薦了15種中成藥,本文結合最新共識進行總結,以便于店員、藥師和患者合理用藥治療RA。 中醫將RA辨證分為寒痹、熱痹、寒熱錯雜痹和久痹4種類型,這15種中成藥可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一 治療寒痹型RA 寒痹型RA主要癥狀表現為關節屈伸拘急,僵硬,觸之不熱或涼感,遇寒加重,得熱減輕,舌淡苔白。 01 昆仙膠囊(雷公藤復方制劑) 本品由昆明山海棠、淫羊藿、枸杞子、菟絲子組成。具有補腎通絡,袪風除濕功能。臨床常用于寒痹型RA(以及寒熱錯雜痹型RA、久痹肝腎不足型RA和風濕痹阻兼腎虛型RA)的治療。癥見關節腫脹疼痛,屈伸不利,晨僵,關節壓痛,關節喜暖畏寒,腰膝酸軟,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0.3g/粒),一日3次,飯后服用。一個月為一個療程,可連續服用3個療程。。 注意: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02 痹祺膠囊(馬錢子復方制劑) 本品由馬錢子粉、地龍、黨參、茯苓、白術、川芎、丹參、三七、牛膝、甘草組成。具有益氣養血,袪風除濕,活血止痛作用。臨床常用于寒痹型RA(以及久痹肝腎不足型RA和氣血不足,風濕瘀阻型RA以及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軟組織損傷屬上述證候者)的治療。癥見肌肉關節酸痛,關節腫大、僵硬變形或肌肉萎縮,氣短乏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0.3g/粒),一日2~3次。 注意:孕婦禁服;運動員、高空作業的患者慎用。 03 祛風止痛膠囊 本品由老鸛草、槲寄生、續斷、威靈仙、獨活、制草烏、紅花組成。具有袪風寒,補肝腎,壯筋骨作用。臨床常用于寒痹型RA(以及風寒濕邪閉阻、肝腎虧虛所致的RA)治療,癥見關節腫脹、腰膝疼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粒(0.3g/粒),一日2次。 注意:孕婦忌服。 04 盤龍七片(烏頭復方制劑) 本品由盤龍七、川烏、草烏、當歸、杜仲、秦艽、鐵棒錘、紅花、五加皮、牛膝、過山龍、丹參組成。具有活血化瘀,袪風除濕,消腫止痛作用。臨床常用于寒痹型RA(以及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骨折及軟組織損傷患者)的治療。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注意:孕婦及高血壓患者慎用。 05 蟻參蠲痹膠囊 本品由螞蟻、人參、丹參、雞血藤、制川烏、桂枝、透骨草、伸筋草、川桐皮、麩炒蒼術、關黃柏、薏苡仁、澤瀉、蜈蚣、酒烏梢蛇組成。具有補腎健脾,袪風除濕,活血通絡作用。 臨床常用于寒痹型RA(以及久痹肝腎不足型RA和脾腎兩虛,寒濕瘀阻型RA)的治療。癥見關節腫脹疼痛,關節壓痛,屈伸不利,晨僵,關節作冷,疼痛夜甚,手足不溫,神疲乏力,陰雨天加重,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0.5g/粒),一日3次。2個月為一療程。 注意:本品禁忌與不良反應尚不明確,應注意觀察。 二 治療熱痹型RA 熱痹型RA主要癥狀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 01 金藤清痹顆粒 本品由金銀花、青風藤、白花蛇舌草、玄參、白芍、生地黃、山慈菇、鹿銜草、當歸、甘草、蜈蚣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通痹止痛作用。 臨床常用于適用于熱痹型RA[以及RA活動期(急性期)患者的治療。癥見關節腫脹,疼痛拒按,晨僵,觸之發熱,或皮膚發熱,身熱,汗多,口渴,便干溲黃等癥。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袋(10g/袋),一日3次或遵醫囑。 注意:本品禁忌與不良反應尚不明確,應注意觀察。 02 四妙丸 本品由蒼術、牛膝、鹽黃柏、薏苡仁組成。具有清熱利濕作用。臨床常用于熱痹型RA(以及濕熱下注型RA)患者的治療。癥見足膝紅腫,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每15粒重1g),一日2次。 注意:孕婦慎用。 三 治療寒熱錯雜痹型RA 寒熱交錯雜痹型RA主要癥狀表現為兼有以上寒痹及熱痹的證候特點。 01 寒熱痹顆粒 本品由麻黃、桂枝、附子、防風、白芍、知母、白術、干姜、地龍、甘草組成。具有散寒清熱,和營定痛作用。臨床常用于寒熱錯雜痹型RA(以及風濕性關節炎見上述癥候)患者的治療。癥見肌肉關節疼痛,局部觸之發熱,但自覺怕冷畏寒,或觸之不熱但自覺發熱,全身熱象不顯。用法用量:用開水沖服,一次10g,一日3次。注意:本品禁忌與不良反應尚不明確,應注意觀察。 02 昆仙膠囊 參見上述介紹 四 治療久痹型RA 治療久痹型RA具體分以下兩類: (一)治療久痹肝腎不足型RA 久痹肝腎不足型RA主要癥狀表現為關節畸形,屈伸受限,腰膝酸軟,怕冷,舌淡、苔白。 01 痹祺膠囊 參見上述介紹 02 蟻參蠲痹膠囊 參見上述介紹 03 尪痹膠囊 本品由地黃、熟地黃、續斷、附子(制)、獨活、骨碎補、桂枝、淫羊藿、防風、威靈仙、皂角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紅花組成。具有補肝腎、強筋骨、袪風濕、通經絡作用。 臨床常用于肝腎不足,風濕阻絡所致的RA患者治療。癥見肌肉、關節疼痛,局部腫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軟,畏寒乏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0.55g/粒),一日3次。 注意:禁與含有藜蘆的藥品合用,對本品及所含成分過敏者禁用。 04 金匱腎氣丸 本品由地黃、山藥、酒萸肉、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炙)、牛膝(去頭)、鹽車前子組成。具有溫補腎陽,化氣行水作用。臨床常用于用于久痹肝腎不足型RA(以及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患者)的治療。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粒(4g)~25粒(5g),一日2次。 注意:孕婦忌服。 05 六味地黃丸 本品由熟地黃、酒萸肉、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組成。具有滋陰補腎作用。用于久痹肝腎不足型RA(以及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等)患者治療。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對本品及所含成分過敏者禁用。 06 昆仙膠囊 參見上述介紹 (二)治療久痹痰瘀互結型RA 久痹痰瘀互結型RA主要癥狀表現為時有自發痛或活動時刺痛,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舌苔膩。 01 瘀血痹膠囊 本品由乳香(制)、沒藥(制)、紅花、威靈仙、川牛膝、香附(制)、姜黃、當歸、丹參、川芎、炙黃芪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作用。臨床常用于久痹瘀血阻絡所致的RA治療,癥見肌肉關節劇痛、痛處拒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0.4g/粒),一日3次或遵醫囑。 注意:孕婦禁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五 治療各種證型的RA 01 雷公藤多苷片 本品主要成分為雷公藤多苷。具有袪風解毒、除濕消腫、舒筋通絡作用。臨床常用于風濕熱瘀,毒邪阻滯所致的RA,腎病綜合癥,白塞氏三聯癥, 麻風反應,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治療。 用法用量:口服。按體重每1kg每日1~1.5mg,分三次飯后服用(例如:按60kg體重的成年人計算,一次2~3片(10mg/片),一日3次,飯后服用,或遵醫囑。 注意:兒童、育齡期有孕育要求者、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禁用;心、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嚴重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降低者禁用。 02 正清風痛寧片 本品主要成分為鹽酸青藤堿。具有袪風除濕,活血通絡,利水消腫作用。臨床常用于風寒濕痹癥。癥見肌肉酸痛,關節腫脹、疼痛,屈伸不利,麻木僵硬等;風濕與RA具有上述癥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4片(每片含鹽酸青藤堿20mg),一日3~12片,飯前服或遵醫囑。 注意:胃、十二指腸潰瘍活動期患者禁用。嚴重心律失常者禁用。孕婦或哺乳期婦女忌用;有哮喘病史及對本品過敏者禁用;糖尿病、高脂血癥、再生障礙性貧血者慎用。 03 白芍總苷膠囊 本品主要成分為白芍總苷。具有抗炎、免疫調節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RA,能減輕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并能調節患者的免疫功能。 用法用量: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每次服用0.6克(2粒),每日服用2~3次。 注意:孕婦或哺乳期婦女禁用;有哮喘病史或有支氣管哮喘者;白細胞減少、肝功能不全者;對本品及所含成分或青藤堿過敏者禁用。 |
|
來自: dongchang > 《健康.保健-心理-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