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了解電磁輻射污染 電磁輻射污染 使用產生電磁輻射的器具泄漏電磁能量的污染 科普中國 |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審核 審閱專家江長勝 所謂電磁輻射污染,是指人類使用產生電磁輻射的器具而泄漏的電磁能量流傳播到社區的室內外空氣中,其量超出本底值,且其性質、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等綜合影響而引起該區居民中一些人或眾多人的不適感,并使健康和福利受到惡劣影響。這里所謂對健康影響,是指從對人體生理影響到急性病、慢性病以及更為嚴重乃至死亡的廣泛范圍的影響,所謂對福利的影響,則包括與人類共存的動植物、自然環境、各種器物等等的影響。[1] 中文名 電磁輻射污染 外文名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綜述 隱形殺手 污染源種類 天然、人為污染源 危害 心血管疾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等 快速 導航 危害
防護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關注,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隱形殺手”電磁輻射。今天,越來越多的電子、電氣設備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種頻率的不同能量的電磁波充斥著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乃至更加廣闊的宇宙空間。對于人體這一良導體,電磁波不可避免地會構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污染源種類 電磁輻射的來源主要有天然和人為兩類。 天然電磁輻射 天然電磁輻射源產生于自然界,由某些自然現象所引起,例如,雷電,云層放電、太陽黑子活動,火山爆發,等等。這些自然現象會對廣大地區產生嚴重的電磁干擾。 人為電磁輻射 人為電磁輻射產生于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統,在正常工作時所產生的各種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影響較大的包括電力系統、廣播電視發射系統、移動通信系統、交通運輸系統、工業與醫療科研高頻設備。 對人體健康有以下影響: (1)過量的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兒童組織發育、骨骼發育、視力下降;肝臟造血功能下降,嚴重都可導致視網膜脫落。 眼睛屬于人體對電磁輻射的敏感器官,過高的電磁輻射污染還會對視覺系統造成影響。主要表現為視力下降,引起白內障等。傷害眼睛功率密度與形成白內障的時間的閾值曲線不是直線,在每一個頻率上照射兔眼似乎都需要一個微波功率密度閾值,低于這個曲線,即使連續照射也不會產生眼損傷。在500MHz以上,白內障形成的最小功率密度約150 mW/cm2,低于500 MHz的頻率引起眼損害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可以導致兒童智力殘缺。據最新調查顯示,我國每年出生的2000萬兒童中,有35萬為缺陷兒,有專家認為電磁輻射也是影響因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計算機、電視機、移動電話的電磁輻射對胎兒有不良影響。 (2)電磁輻射是造成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女性和胎兒尤其容易受到傷害,調查表明:1至3個月為胚胎期,受到強電磁輻射可能造成肢體缺陷或畸形;4至5個月為胎兒成長期,受電磁輻射可導致免疫力功能低下,出生后身體弱,抵抗力差。某省對16名女性電腦操作員的追蹤調查發現,接觸電磁輻射污染的操作員月經紊亂明顯高于別組。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孕婦每周使用20小時以上計算機,其流產率增加80%,同時畸形兒出生率也有所上升。 (3)高劑量的電磁輻射還會影響及破壞人體原有的生物電流和生物磁場,使人體內原有的電磁場發生異常。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對電磁輻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老人、兒童、孕婦屬于對電磁輻射敏感的人群。 (4)電磁輻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 能夠誘發癌癥并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電磁輻射污染會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誘發癌癥,并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瑞士的研究資料指出,周圍有高壓線經過的住戶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7.4倍。美國一癌癥療基金會對一些遭電磁輻射損傷的病人抽樣化驗,結果表明在高壓線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細胞生長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 是兒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醫學研究證明,長期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意大利專家研究后認為,該國每年有400多名兒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離高壓電線太近,因而受到了嚴重的電磁污染。 (5)電磁輻射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 損害中樞神經系統,頭部長期受電磁輻射影響后,輕則引起失眠多夢、頭痛頭昏、疲勞無力、記憶力減退、易怒、抑郁等神經衰弱癥,重則使大腦皮細胞活動能力減弱,并造成腦損傷。 影響人們的心血管系統表現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經期紊亂、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率不齊、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如果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八大高危行業 金融:由于普遍使用計算機網絡、現代化辦公設施,操作人員直接受到電磁輻射。 廣電:廣播、電視發射系統、無線電發射系統、編輯機房、演播室均向外發射大量電磁波。 IT:計算機系統及網絡隨時向外發射大量電磁波。 電力:高壓輸電、變電、發電設施產生高強度電磁波。 電信:移動通訊基站等無線通訊系統電磁波強度很大,尤其是手機對人體的危害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民航:民航指揮塔及飛機本身都向外發送大量電磁波,此行業人員尤其應注意防護。 鐵路:電氣化鐵路的電力線及變配系統向外發射大量電磁波。 醫療:高頻理療、超短波理療及各類頻譜儀,都向外發射大量電磁波。 防護 電磁輻射的防護對于不同的電磁輻射污染源,其防護方法是很多的,只要能降低輻射源的輻射,達到國家標準的要求,就可以使用。 不要到有高頻電磁、高頻電場的工廠、單位工作。 電磁輻射區內人員的防護 推測或檢測到射頻功率密度超過40 μW/cm2的區域,應認為是電磁輻射潛在危險區。人員容易誤入的危險區域應設有警告標記。除非有緊急情況,凡經計算或用場強計測量超過40 μW/cm2的區域不允許人員在未采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進入。應利用保護用品使輻射危害減至最小,必須保證在發射天線射束區內工作的維護人員穿好保護服裝。應該禁止身上帶有金屬移植件,心臟起搏器等輔助裝置的人員進入電磁輻射區。應給受到輻射源,電磁能和高壓裝置輻射的人員作定期身體檢查。 室內電磁輻射的防護 對于室內環境中辦公設備、家用電器和手機帶來的電磁輻射危害,人們應采取如下保護措施: ● 自覺遵守國家標準,正確使用電腦、手機、微波爐等辦公設備和家用電器。 ● 電器擺放不能過于集中。在臥室中,要盡量少放,甚至不放電器。 ● 電器使用時間不宜過長,盡量避免同理使用多臺電器。 ● 注意人與電器的距離,能遠則遠。 《環境保護與現代生活》 ● 盡量縮短使用電剃須刀和吹風機的時間。 ● 長時間坐在計算機前工作時,最好穿防輻射大褂或馬甲、圍裙等防護用品。在視頻顯示終端,要加裝熒光屏防護網。 ● 經常飲茶或服用螺旋藻片,加強肌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 對輻射較大的家用電器,如電褥子、微波爐、電磁爐等,可采用不銹鋼纖維布做成罩子,或進行化學鍍膜來反射和吸收阻隔電磁輻射。 ● 正確使用手機。在手機接通的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量最大,瞬間可達2000mGs(毫高斯)。據報道,場強在10-150 mGs時,即可使體內抑制腫癌的基因R53發生病變,從而增加患癌幾率。在手機接通幾十秒后,電磁輻射強度可減少一半。因此,人們最好在手機接通幾十秒后再接電話。在接電話時,要盡量使頭部離手機遠一點,或采用分離耳機與話筒來接聽電話。同時,盡量減少通話時間,最好左右耳朵輪流聽。平時不要將開著的手機掛在胸前,以防心臟受損。特別是女性,電磁輻射對內分泌和孕婦的影響更為顯著。 防護措施 電離輻射的防護: 電離輻射的防護措施主要包括: 時間防護:減少接觸時間。 距離防護:遠離輻射源。 屏蔽防護:使用鉛板或混凝土等材料屏蔽輻射。 個人防護:穿戴防護服、佩戴防護眼鏡等。 電磁輻射的防護: 電磁輻射的防護措施包括: 保持距離:遠離高輻射源,如高壓線和通信基站。 減少使用時間:如減少手機使用時間,避免長時間靠近微波爐。 屏蔽防護:使用屏蔽材料(如金屬網)或屏蔽服。 環境優化:合理布置電子設備,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輻射環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