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焦慮的患者惶惶不可終日,卻仿佛說不出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其實總結一下, 我們無非是害怕失去賦予我們安全感的事物:父母、物質、健康、獨立自主。害怕失去別人的喜愛,在他人的肯定中,我們才能活的更自信。害怕失敗,在功利的社會中被視為污點。害怕錯誤的決定,必須承擔后果。害怕早死,許多的希望便無法實現。 唯有不愛任何人與任何事物的人,才不怕失去。你覺得這樣的人是幸福的嗎?若真要完全沒有焦慮,得付出昂貴的代價。 最理想的情況是:視情況而有適當的勇氣、小心與焦慮求得平衡,才能應付虛構的及真實的危險。克服焦慮不在于回避或否認焦慮,而是以建設性的態度接納焦慮,并非要與焦慮本身宣戰,而是學習處理焦慮的正確態度。與焦慮合作,焦慮之余,但沒有壓迫的達成人生目標。 |
|
來自: Athenauknow > 《神經癥癥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