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能”即能養一身好習慣,能練一副好口才,能讀一本好書。能寫一手好字,能做一篇好文章,能背一肚子古詩文。
能養成一身好習慣。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做起來是非常的艱難,習慣包括方方面面。譬如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等。很多習慣都必須每天督促學生去堅持,不厭其煩地講,一直講到學生做到為止。一是通過班團課的主題班會進行宣傳講解;二是通過故事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三是不分時間場合地點,隨處都講都監督學生養成。比如,早操課間操學生不守時,操場亂扔垃圾;教室自己課桌底下的責任區域發現有碎屑紙片立馬敦促學生拾起來。反正發現學生有不良習慣的現象即時糾正。四是自己做學生的榜樣;五是班委干部監督。相信通過多管齊下,三年后都能養成一些最基本的良好習慣。 能練一副好口才。這一能是最難的,也是最艱巨。我的想法是給每個學生搭建平臺,讓班上的每個學生都去展示。一是每天早上的啄木鳥宣誓,我是安排全班學生輪流當值日班長執行。由值日班長親自主持;二是通過學校推行“雙主四步”課改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培養每個學生大膽說話,積極討論,大膽發言;三是通過一學期搞一次小組節目匯演,讓小組的成員去自行編排節目;四是一學期組織一次全班大型的晚會,給班上有表演欲望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五是通過在班上搞一分鐘說話。總之,三年過后,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場合,讓每個同學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大膽地說話,敢大膽地說話,并且能說好話。這是我當老班的愿望和想法。 能讀一本好書。俗話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就像女人護理自己的容顏一樣,修繕了自己的靈魂——飲食珍貴的文字,日益變得強壯,不再缺鈣,不再孤獨和軟弱。一個人,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驗生命的滋味,身體自然得到運動,大腦自然得到運轉,心靈自然被酬勞。” 能讀一本好書更是了不得。我要把讀書教育學生像每天吃飯一樣自然,要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我的初步想法是讓語文科代表每學期去學校圖書室每人借一本課外書,班上同學輪流閱讀。假期每人自己閱讀一本自己喜歡的著作。期未開展一次全班讀書交流會的主題班會,分享班上學生的精神大餐。讀書后并要求學生每讀一本書記下讀書筆記,等待全班評選、每期評選五名最好的讀書筆記。另外評選二名最喜歡閱讀者,男女各一名。當然老師同樣要讀書,同樣要參加交流會,同樣要寫讀書筆記。總歸一句話,說千道萬,老師身體力行是最好的范本。 能寫一手好字。常言講, “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不假,一個人的字就是一個人的招牌,一個人的臉面一樣。剛接到的這個班級孩子們的字有些糟糕,有的連握筆姿勢都不正確,別說寫字、筆劃順序就更不談了。憑自己上一屆的班主任經驗,三年讓他們練習寫鋼筆字,很有幾位學生的字超過了老師的字。班上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能達到書寫工整,豪無夸張地講在全班書寫在全年級都算好的,可以說是前茅。現在,我也正打算著每周星期日來那節課一周閱讀,一周練習寫字;況且我們年級的徐培軒老師每周一節的毛筆字練習。相信他們三年過后定有起色。 能做一篇好文章。 意思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能拿起筆寫出幾句來,無論是優與劣。我的想法主要是聯合語文老師加強多讀課外書,多積累,然后結合多練筆。現我已與他們的語文老師溝通了,他們要求每兩周寫一次周記,一學期是八個大作文;然后我采取每三周一次博客文章(即三周記),自己親自披閱。另外,發現有適合學生的優美文章就推薦給他們;或者定期把自己的拙文弄到班上起引領示范之作用。主要目的是逐漸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和習慣。只要有了興趣和習慣,做一篇好文章(相對的好。只要達到不一提起寫作文,頭就疼的狀況就行!寫文章也并不是一定要發表拿稿費,當然有這方面天賦的更好)就成功了大半。 能背一肚子古詩文。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相反,如果一個人腹中空空,外表再漂亮,再英俊,那也只是曇花一時。猶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個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每天早上的熟讀唐詩背誦經典來完成等。而且要求學生把它寫在黑板上以便全班同學共同背誦。同時我也會加入讀點經典這個隊伍中來,提升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 “六會”即:會做人、會健體、會求知、、會生存、會創新、會共處。 會健體。常言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個人如果連最基本的健康都無,那就談不上做人學習生存創新共處。故我認為要培養每個學生學會自身健身的理念、健身方法。每天早上堅持晨跑,除非下大雨。自己也堅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每期學校開展的體育活動。自己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比如與他班的籃球聯誼、拔河比賽。自己也可以在班內小組展開這些活動。還有爬山、野炊等。反正是有利于健身的活動多開展都百無一害。 會做人。首先是教會他們孝敬自己的親人。第一是自己的父母,一個人學生連自己父母都不愛的人,長大后還能去愛誰。同時也學會愛自己。愛自己的身體,愛自己身心,愛自己的榮譽,愛自己的一切。第二是愛自己的親人、老師、朋友、同學。第三才是愛班級、愛家鄉、愛社會、愛祖國、愛世界。與我提出的治班理念中“六心”和“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脈相承。主要通過班團隊活動、主題班會和參加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為載體,以及每期一次的家長會與家庭一起共同教育,使他們三年真正學會做人的道理。 會生存。有了前兩樣還不行,因為一個人來到世界上不可能一輩子父母都養我們;所以一個人還需要學會生存。這里生存是獨立生存的能力。從現在進入中學開始就培養每個學生學會整理自己的內務、收拾自己的寢室、整理自己的課桌、打掃自己班級的教室,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是最基本最簡單的生存鍛煉。當然我也會給他們講一些關于生存的話題,幫助他們理解學會生存的真正涵義。 會共處。會共處是教育每個學生在家里與父母要融洽相處,然后在學校里與教的老師、與本班同學,與未教自己的老師、他班同學也要好好相處,以及社會上人等。在班上小組內、寢室里每個學生性格各異、家庭背景不同,學生的脾氣興趣愛好也有差異。當班主任的就要好好引導和教育每個學生相互謙讓,互相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幫助,最后融為一體。像夫妻一樣慢慢同化。 會求知。每個孩子到學校的目的就是求學。一個人不光是學習書本上知識,最關鍵的是在學習中要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最重要。那種“死讀書,讀死書”的書呆子有何用。有人說,一個念過大學的人的知識到社會中,僅占不到20%,何況一個中學生。培養學生求知的方法最重要。現在學校推行的“雙主四步”教學模式對每個學生來說是件喜事,讓他們自己學習自己探討解決問題。 會創新。時代總是在馬不停蹄的向前推進和發展,尤其是信息時代。一個人光有了前那些還不足,還需要學會不斷創新。老師必須要先有這個理念,在教育教學中才去教育每個學生必須樹立這樣的新思維。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不能太死板、太呆板。人更不能太固執。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主要通過各科任老師的配合。 雖然“六能六會”內容非常多,但是我會傾全身之心、注全身之力去教育和培養我的每一個精靈。我希望看到的是在三年過后,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所發展和進步;再過三年后,每個學生在原原有基礎上都有所發展和提高;三十年后,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更大發展和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