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起跑步時,不管是專業(yè)的還是業(yè)余的,大家都有這樣一個共識,每個人的跑步方法都是獨特的,跑步技術沒有正確或者錯誤之分。誰要是反對這個觀點絕對沒有好下場。 盡管如此,世界著名運動科學家、奧運會金牌教練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的觀點剛好與之相反:世上的確有一個適于所有人的典型的跑步姿勢。自然給予我們身體以最佳的結構,而這個結構被大部分人所忽視。結果就是,每年有大概2/3 的跑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這個比例在任何其他運動中都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你的跑步技術有問題,就根本談不上跑步速度、跑步距離、跑步效率或跑步經(jīng)濟性。跑步以及我們對跑步的認識正在迅速發(fā)生變化,這已經(jīng)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 那么,我們到底該怎么跑呢? 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羅曼諾夫博士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能夠避免運動損傷并且提高訓練成績的跑步方式——姿勢跑法。他在《跑步革命》一書中總結了這種跑姿的三個要素,也是所有跑者在奔跑過程中必然經(jīng)歷的3個過程,這3個基本姿勢分別是關鍵跑姿(the running pose)、落下(falling)和上拉(pulling)。 如何進入關鍵跑姿? 姿勢跑法的關鍵跑姿是跑者的體重和跑步的沖擊力共同作用于地面時的身體姿勢,此時身體積蓄了巨大的能量。要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這個能量,保持身體的相對穩(wěn)定和正確的姿勢是動作的關鍵。 雙腳著地,屈膝,成關鍵跑姿。 屈右腿,將右腳提至右臀下,右踝與左膝同高,雙下肢交叉成阿拉伯數(shù)字“4”的形狀。 屈左臂為右腿提供平衡。 將體重集中在左腳的跖球部,左腳腳跟輕微接觸地面。 屈左腿(支撐腿),使膝蓋位于左腳腳趾的正上方。 微屈支撐腿側髖關節(jié),使其位于支撐腳跖球部的正上方,而肩關節(jié)位于髖關節(jié)的正上方。 如何落下? 正確完成落下動作并不容易,必須完全放棄支撐腿用力蹬地這一習慣性的跑步動作。 自由落下成關鍵跑姿 自由落下成關鍵跑姿并轉換支撐腳 成彈性站姿。 保持彈性站姿,以腳跟為支點開始向前落下,使臀部(身體重心)的垂直位置超過支撐腳的跖球部。 隨著重力逐漸發(fā)揮作用,你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放任身體繼續(xù)向前落下而摔倒,另一個是向前邁步,防止摔倒。我的建議是向前邁一步。 身體成關鍵跑姿,重復上述步驟。 怎樣上拉? 上拉就是將支撐腳直接抬離地面置于臀部下方的動作,這個動作是在擺動腿前擺超過支撐腿時完成的。跑者通過提腿使雙腳同時脫離地面,身體進入騰空階段。 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錯誤的跑步動作,自然的跑步姿勢對我們來講已經(jīng)不再自然,所以我們要從頭學起如何跑步。愿你在遠離損傷的前提下,終生享受跑步的樂趣! 下面是跑步的完整動作的一個展示 姿勢跑法的訓練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過程中要不斷糾正和調整,同時也要注意避免錯誤的姿勢。羅曼諾夫博士總結了12種跑步中常見的錯誤動作。只有注意這些細節(jié),才能帶你遠離運動損傷,不斷刷新PB。避免錯誤姿勢 用腳跟著地。 在體前著地——步幅過大。 收縮股四頭肌主動蹬地,而不是收縮腘繩肌提腿。 落地腳在臀部(身體重心)之前,以腳趾首先接觸地面著地。 腳尖下壓著地,即足屈狀態(tài)著地。 以前腳掌積極主動踏地。 與跑步無關的肌肉過于緊張。 上拉遲緩。 肩部過于緊張,未能起到緩解重力作用的功效。 擺臂過于用力。 跑步時心不在焉,大腦未能給肢體發(fā)出正確指令。 意念錯誤,未能在大腦中呈現(xiàn)正確的動作想象。 以上內容摘編自《跑步革命:跑得更快,更有效率,不受傷的姿勢跑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