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確作品基本特征遵循做題合理步驟 (語文報·高考版) 在文學類文本中,每年都要考查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能力,并且多采用簡答題的形式考查。就體裁而言,文學類文本多考查散文、小說。散文的最基本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指表達方式、寫作手法靈活多變;“神不散”指主題、意境集中。需要考生在理解“形”的基礎上理解“神”。分析其表現手法,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么內容、達到了什么藝術效果等。小說的基本特征表現在“人物性格的刻畫”“情節的發展”“環境的描寫”三個方面,其主要表現手法指作家在表達方式運用上的技巧和文體知識運用方面的技巧,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其他相關寫作方面的技巧。表現手法是文學類文本的重要考查點,命題人可直接問“作者在某段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簡要賞析”或“某個句子或某個段落,在文章結構上有什么作用”,也可間接提問“請對畫線的句子進行簡要賞析或分析畫線句子的表達特色”或“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等。從高考試題來看,對表達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學生判斷某種表達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賞析其表達的作用。 解答此類題目,可從以下角度入手: 一、熟知散文、小說各體裁的基本特征要求 簡單地說,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具體地說,一是選材廣、情感強烈,二是選材和情感真實、富有美感,三是以小見大、內涵豐富。小說的基本特征,一是人物性格刻畫豐富、細致,二是故事情節構造完整、復雜,三是環境描寫具體、生動。一般情況下,命題人不會直接問某篇作品有什么基本特征,而是就其中的某一點來設題,比如:選材有何特點,為何這樣選材,能否刪掉某段,某環境描寫有何作用,某句有何表達效果,某段或某句有何作用等等。 示例:(2013年高考山東卷第21題)請簡要分析小說最后一段景物描寫的作用。 文學作品為表現人物、推動情節發展、烘托主題,往往要進行恰當的環境描寫,做此類題,要分清該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位置(開頭、中間、結尾),位置不同,其作用會稍有不同。開頭:交代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場所特點,烘托氣氛,推動情節發展等等。中間:推動情節發展,烘托人物心理、氣氛等等。結尾:呼應開頭,烘托人物,揭示主題等等。本題中環境描寫是在結尾,可知,它對表現人物有作用,對表現主題有作用,與開頭的環境描寫有呼應關系。 答案:①點出老人的鄉間生活環境;②以此結尾,深化主題,增添了小說的意味;③照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完整。 二、明確表現手法題的設題角度,遵循答題步驟 命題人在設題時,通常會問:作品是如何體現某一表現手法的;作品或某一部分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表達效果;分析作品的濃烈情感等等。如果題目已交代了某種表現手法,可遵循先舉例再分析效果的步驟;如果沒有,可采用如下答題步驟:①判定使用了什么表達技巧、表現手法;②指出該表達技巧、表現手法的作用;③結合文本具體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示例一:(2013年高考湖南卷第16題)作品運用了對比手法,請列舉人物對比的兩個例子,并分別談談其藝術效果。 本題直接點出了作品的對比手法特點,可先在作品中找出例子,然后分析其好處。 答案:①老媼與農民夫婦形成對比,老媼的自私、冷漠更加凸顯農民夫婦的善良、熱情;(或老媼與其他旅客形成對比,相互映襯,表現出老媼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熱情。) ②“我”與未出場的“未婚妻”形成對比,“未婚妻”的幸福,突出了“我”的孤苦處境。 示例二:(2013年高考山東卷第20題)分析下列句子的表現手法與表達效果:牽著它去水邊吃草,就跟拉著個孩子似的。 遵循以上步驟:第一,指出比喻的手法;第二,指出比喻生動形象的作用;第三,結合文本分析。 答案:比喻,生動形象地體現福貴對老牛的疼愛,以及有老牛做伴找到親人般的喜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