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書畫名家】 藝術頻道:yishuTV 本期畫家 黃格勝 戴 魁 李致臣 丁旭光 李新猛 黃少林 李柏玉 張國宏 戴魁簡歷 戴魁:原名戴俊奎,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57年出生于河北蠡縣,1984年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美術系;2002年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 現為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國畫系人物畫研究室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北畫院國畫院研究員;河北省美術研究所研究員;河北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 精神的家園—讀戴魁的水墨畫 冀少峰(藝術評論家) 面對戴魁的水墨畫,我不由得想起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春恨成。深知春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這種對自然界萬事萬物的情感關切及吾心與宇宙間的那種發不容己,血肉相聯的情感關系既是眾多水墨畫家,也是戴魁堅持把荷塘秋韻,四時荷花作為自己進行視覺表達和視覺追問的緣由吧! 《走進太行》230x200cm 2012年 紙本水墨 《靜靜的空間》178x200cm 2007年 紙本水墨 《立秋》180x98cm 2013年 紙本水墨 熟悉戴魁的人都知道,他不僅有著一個曲折的從藝經歷,而且是位以水墨人物見長的藝術家,也許是水墨人物難以抒發自己的藝術情懷,也許是想在藝術上對自我進行一場顛覆和超越。他在不知不覺中已把自己的藝術方向鎖定在了花鳥畫領域,而且在花鳥畫領域一出手即語驚四座,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種蒼茫渾厚的藝術氣象。細品之,我們不難發現戴魁的水墨荷塘秋韻系列打動觀者的重要原因: 《水墨老人》 《大壽》180x98cm 2010年紙本水墨 《春暖》180x98cm 2012年 紙本水墨 《立春》180x98cm 2011年 紙本水墨 《陽春三月》180x98cm 2012年 紙本水墨 一是戴魁由水墨人物轉向花鳥,也使他的花鳥畫有一種人物的結構和筆墨結構的雙重性格,他以人物畫的筆勢筆態墨韻而入花鳥,必然使自己的花鳥畫洋溢著人的氣息、性格與精神,彰顯著消費時代和都市化進程中人被異化后的一種無所歸依、彷徨迷茫,尋找失去家園的那種無助與無奈。當然,戴魁并沒有直接講述給我們,但我們從《野塘荷韻》、《秋雨》中還是讀出了這種感懷。那一株株密密麻麻的蓮蓬,似一排排的人群,或張望、或顧盼、或擁擠、或傾軋,似乎各個想掙脫,又難以擺脫羈絆,縱橫交錯的枝蔓、荷葉就像一部完整的社會機器,任憑你左沖右突、橫沖直撞,依然難以逃脫被束縛的命運。無論是社會的大環境,還是荷塘這種小生態,你所能做的或者所希望堅持的也只能是“隨波逐流”。要想出污泥而不染又是何其的難。在點點滴滴的筆情墨趣間,一種強烈的主體至上的人格意識中的人生經驗及其生命歷程中的苦悶和壓抑、傷感和悲憫淋漓盡致地宣泄出來,真可謂胸中造化盡情吐露于筆端。 《水墨清音》240x950cm 2011年紙本水墨 《古梅新春》138x68cm 2011年紙本水墨 《梅華清奇圖》138x68cm 2012年 紙本水墨 《荷風》138x68cm 《荷塘清游》138x68 2015年 紙本水墨 二是他作模式的改變必然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視覺經驗和視覺體驗。應該說,如何賦予傳統的花鳥畫以時代精神是當代水墨藝術家的一項艱難選擇。要么在傳統的程式化的筆墨游戲中去討生活,要么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戴魁顯然是屬于后者。他沒有像傳統的花鳥畫創作那樣崇尚寫生,而是充分調動記憶的潛能,以記憶去復活那生動的生活場景,這也使得戴魁的花鳥畫少了那些程式化的呆滯無生氣,多了些從傳統花鳥畫的一招一式中解脫出來的那種放任恣縱與灑脫,而他的那種通過人物與景物的分離自然轉向對純粹景物描述的方式,也意味著戴魁不僅在水墨圖式上完成了自我的對以往的突破,也奠定了他成為一名優秀的花鳥畫家的基礎,這其實反映出了當代藝術中的一種創作狀態,既對當代圖像資源的利用。 《風生水起》180x190cm 2009年 紙本水墨 《風日晴和》240x120cm 2012年 紙本水墨 《喜鳳》138x68cm 2015年 紙本水墨 《野趣墨象》180x98cm 2010年 紙本水墨 很多藝術家早已擺脫了那種“藝術源于生活”的認知,也擺脫了照相機的功能束縛,而是充分利用高科技、多媒體等虛擬技術,通過虛擬的圖像來制造一個虛擬的現實和超時空、跨地域的圖景,以此來完成自我在藝術上的一種思考和文化想象。傳統意義上的對景寫生,精心的草圖已悄然被虛擬的圖像世界替換,由此也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與品鑒標準,但戴魁的荷塘系列并沒有被這股當代風潮所吞噬,而是在堅持當代創作方法的同時,透過筆墨結構趣味,看似回歸的是傳統,實則彰顯的是一種對當代文化的迷戀與思考及一種對久已逝去的精神家園的尋找。其間,不能不讓人回味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當下與過去、此在與彼在、現實與非現實等諸多宏大命題及那些看似思考清晰實則難以解決的剪不斷、理還亂的諸般文化困惑。 《墨戲大吉》138x68 2015年 紙本水墨 《氣宇軒昂》138x68cm 《尋春》138x68cm 《秋日》138x68cm 2015 紙本水墨 記得戴魁在創作札記中說“就我而言,我喜歡在‘生疏’的狀態,用‘生疏’的筆墨語言去作畫。因為,畫家每天的心境,每時每刻所處的環境各不相同。當你要用筆墨去塑造形象時,倘若筆墨和心境真正自然融合,勢必會對以往的表達方式諸如章法、筆墨節律變化等等,加以‘顛覆’。但是,因為各種外在因素的襲擾,比如審美習慣的烙印,比如對熟知‘技巧’的依賴,都會使藝術家偏離自己的意愿。因此,我們只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陌生狀態,最大限度地忠誠自己的情感。把已知的熟練、筆墨技法,控制在無法度的‘生疏’感中。” 保持“生疏”的狀態不僅激活了戴魁的藝術創作方式,也為當代藝術的發展注入了一股股清新的活力,這其實是當代藝術不斷向前發展的真正動力所在吧! (歡迎加入“藝術頻道”,拓展您的當地人脈圈。請先加微信號:cctvaabb 再私信機構和地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