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脱了内裤让我添,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蜜桃,性色av免费观看,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分享

死亡起源(十九)

 heraclus 2018-09-17

抱歉,最近因為一些個人生計及其他瑣事,使得自己無法靜下心寫這篇東西。(大腦罷工了,拒絕思考,更沒有興趣寫東西,所以我也沒辦法,呵呵)。所以此文停了整整3個月,非常抱歉。也在此向關注此文的河友表示感謝。

這次的話題,是由 “我們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所引發的,因為后續的話題,需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而如果要搞清楚 “我們究竟是什么?”,那么似乎首先需要搞清楚 “我”, 又是什么?,這個“我”,在這里指的是“自我意識”中隱含的那個“我”

=========================================

在展開今天的話題之前, 我們繼續討論一小段和上一篇相關的話題:哺乳動物的衰老。關于哺乳動物衰老的產生, 我相信是綜合因素所致,而程序化的衰老,相信是其中最關鍵的。并且, 衰老, 應該也和“性選擇”有關。

下面是一組圖片,分別是奧黛麗 . 赫本在不同年齡段時的照片。各位男同學, 只需要憑男性的直覺去感覺,就很快可以覺察, 她們在“性吸引力”上的巨大差別。中間兩幅照片(圖82,83),顯然在性的吸引力上, 在統計學上更具有誘惑力(我不排除有人會對第一和第四張照片時期的她感興趣,不過, 統計意義上,顯然第二張和第三張照片時期的她,對男性要更具性的吸引力)。通過這么長時間的討論, 我們已經可以相信,她的臉上和皮膚上的膠原蛋白的增減,都是受程序化控制的。在第二張照片所顯示的少女時代,她臉上和皮膚上的膠原蛋白,明顯比第一張照片顯示的童年時候增多,同時各種女性的性征出現,全身開始煥發出性的吸引力。第三章照片中的赫本(圖83)則渾身都向外輻射出一種成熟女性的魅力。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臉上的膠原蛋白又逐漸開始流逝,皮膚開始松弛,這使得她逐漸開始顯示出衰老的模樣,第四張照片的她,雖然依舊優雅,但是,作為一個女性的“性吸引力”,則幾乎蕩然無存了。最后一張照片(圖85)所顯示出的兒童早衰癥患者(4歲),則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將一個人的程序化的衰老過程,演繹得清清楚楚

點看全圖

圖81,赫本童年時期的照片

點看全圖

圖82,有女初長成,赫本的少女時代,開始散發出對男性的性吸引力

點看全圖

圖83, 全身散發出成熟女性魅力的赫本

點看全圖

圖84,老年時期的赫本,雖然依舊優雅,但是,她身上的女性的“性的吸引”力,已經基本消失

點看全圖

圖85,一個4歲的早衰癥患者。(孟加拉男孩巴耶濟德-侯賽因),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將一個人的程序化的衰老過程,演繹得清清楚楚

老年的哺乳動物,在種群需要它們的大腦的知識的同時, 或許,也通過衰老導致的“性選擇”,來逐步的讓它們退出生殖舞臺,以加速DNA的更新。至于為什么不干脆直接迅速切斷中年個體的生殖能力,并同時保持它們的生命力, 我相信可能是選擇和競爭的結果。對于許多種群來說, 自然環境和選擇可能要求在某些需要迅速擴大種群的情況下,中年個體也需要擔負生殖的任務,以此維系種群數量。當然,他們的生殖能力, 也會被程序控制得逐漸衰退。不過,如裸鼴鼠那樣的不會衰老, 并到死亡之前都維持旺盛的生殖能力的種群,也是有的, 這其實是各個種群對各自環境適應和選擇的結果。

當然, 性選擇可能只是導致衰老的其中的一個原因,導致衰老的,應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結果。

==========================================

通過前面漫長的討論, 我們已經了解到了關于壽命的許多有趣的現象和事實。不過,在繼續深入討論壽命的問題之前,我發現有一個話題,是我們繞不開的,因為,后面的討論,將涉及到一個最本質的問題:我們的本質究竟是什么?,而這個問題,又和“自我意識是什么?”相關,所以,這一節,我們將討論“自我意識”。

作為一個觀察者, 在對被觀察對象進行觀察的時候, 往往會忽略了一個事實:觀察者本身,實際上也是一個參數,也是要被納入考量的。現代的量子理論的一些模型, 便將觀察者本身,甚至觀察者的意識,都作為參數納入了他們的理論當中。一些量子理論的模型認為,觀察者的意識,會引發波函數的坍塌。根據這些理論模型,觀察者的意識,無疑會改變觀察結果。我們現在討論的話題雖然沒有量子理論那么玄而又玄,不過, 觀察者本身,以及觀察者的“自我意識”,卻的確是要被納入考量的。

舉個例子,當我們在討論“永生”以及壽命這個話題的時候, 我們經常會被一個問題所困惑:究竟誰才是“本尊”,誰才是那個“我”?比如西西河的一位網友便對細菌的“永生”提出來一個疑問:兩個分裂后的細菌,究竟誰才是那個細菌的“本尊”?如果搞不清楚誰才是那個細菌本身,那么, 討論細菌的“永生”的概念, 似乎無從談起,至少, 這會讓人很困惑。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和這個問題類似的現象, 在生物界中其實比比皆是。比如:水螅的出芽生殖,產生了新的個體,那么兩個水螅中,誰才是原來的那個水螅呢?樹木的營養生殖,分發出來新的個體,也有同樣的問題:誰才是那個“我”?

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簡單答案,已經在前面的回復中簡單解釋過了,詳細見鏈接:鏈接

不過,更具普遍意義的答案,我認為其實要更復雜許多:作為一個擁有“自我意識”的人類,在我們的潛意識里,會將“自我意識”賦予我們的觀察對象,默認它們也是具有“自我意識”的。我們因此賦予了被觀察者 “我”的概念,賦予了它“獨立個體”的屬性。而其實,這個“自我意識”,是一個被擁有“自我意識”的我們,在潛意識中,條件反射的附加在被觀察對象身上的。所以,我們的意識,在此刻,已經開始影響并干擾我們的觀察結果。而我們若要將事情的本質看清楚, 就需要將它們,也包括我們人類本身(因為人類本身也是被觀察對象),所被附加的“我”的屬性,從被觀察對象中剝離,剝離“自我意識”屬性后的被觀察對象,將是一個更加接近事物本質,純粹的被觀察對象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很顯然,細菌應該是沒有自我意識的,至少,它們沒有如人類一般完整的“自我意識”。 也因此, 對于它來說, 其實很可能是沒有“我”的概念,沒有“本尊”的概念的。當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以后,它們壓根就不在意究竟哪個才是“我”。當我們在糾結誰才是它的“本尊”的時候, 這其實是作為觀察者的我們,在我們的“自我意識”誘導下的一個自然反應。

在剝離這些生物的“自我意識”屬性之前, 我們首先要討論一下, 什么是“自我意識”,以及“我”的本質是什么?

其實關于自我意識的本質, 至今科學界都沒有答案。下面的論述,只是因為我對此有過很長時間的思考,也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結論,現在拿出來,簡單討論一下,希望可以拋磚引玉。

通常我們討論的,廣義的自我意識,定義大體如下: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身心狀態及對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系的意識。自我意識包括三個層次:對自己及其狀態的認識;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的認識;對自己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認識。(此定義來自互動百科)

考慮到大多數生物并不具備如人類這樣的發達的大腦,我們僅對相對狹義的“自我意識”進行討論:對自己及其狀態的認識;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的認識。這是構成自我意識的基礎。至于更廣義的自我意識,其實是這兩者的延伸。

個人以為,即便是上述的,狹義的自我意識的描述和定義,也是不精確的。我們現在要討論的,也是更精確一些的,是我們意識中, 純粹的那個“我”的感覺。也就是:“我”的主觀主體是什么?。其他的感覺,都是由這種“我”的感覺所延伸和附加的。要搞清楚自我意識,首先我們要認清這種感覺究竟是什么?

再次強調,我現在要討論的, 只是那個純粹的“我”的感覺,這是“自我意識”產生的基礎。這個感覺, 相信和許多的感官相關, 比如它可能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 味覺,空間感,甚至思維, 語言,知識等等等相關, 不過, 我們暫且把這些復雜的因素先丟到背后, 僅僅討論那個純粹的,“我”的感覺。

=========================================

說個題外話:“自我意識”這個話題, 其實不太適合在網絡進行大規模討論。因為, 它涉及到精神層面的一些思考,對這個話題的安全性,我是有顧慮的。這個話題一度曾經讓我精神恍惚,不知身在何處,并開始困惑:“我”究竟是誰?準確的說,是困惑:“我”,究竟是什么?” 呵呵。所以我一直避免在這篇文章里面探討這個話題。

所以,在討論之前,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在此提醒大家,關于這個話題,如果感覺不適,請停止思考,然后將注意力分散,或者將注意力集中到第三方的事物上,我自己的經驗是, 一般情況下,由此引發的不適可以很快得到緩解。

=========================================

關于自我意識究竟是什么, 大腦又是如何工作的,其實有無數的文章和無數的假說和科學研究,到目前為止, 并沒有能夠受到廣泛認可的結論。它到目前為止, 在科學界,其實還是一個未解之謎。既然這是一個未解之謎,那么,各位看官不妨看看我的解釋,呵呵。

我在這里的提法,是我的個人原創觀點,也是我對我自己大腦進行的一個“思想實驗”。我個人覺得,認識我們大腦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讓大腦自己運轉,把我們自己的大腦作為一個被觀察對象,然后觀察它的思維過程。這就好象觀察鏡子里面的自己,它自己會告訴我們答案。當然, 我也不知道是否有其他人有類似的說法和總結,至少我沒有看到過,如果有,那便是大家所見略同了。

和本文一貫討論的方式一樣,若要討論 “自我意識 ”,我們也要從生物最古老的演化, 從最極端的特例說起。

下面是我在《死亡起源(四)—— “永生”的思想實驗》 鏈接中曾經列舉過的一張圖片:“領鞭蟲”(choanoflagellates)的“多細胞的集聚態”(multicellular colonies),通過前文我們已經知道,這種單細胞生物“領鞭蟲”(choanoflagellates)可以由多個單細胞個體聚合成團,由此轉化成一個多細胞的集聚態(multicellular colonies),并且它們在細胞之間還存在細胞間通訊。它們是生命由單細胞生物演化為多細胞生物的一個可能途徑。并且,這個領鞭蟲的集聚團,已經有了原始的細胞的分化,可以分化出不同的形態。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已經可以將這個細胞團的集合, 看成是一個原始的“單個”的“多細胞生物”了。為了說明“自我意識”的演化途徑,現在我們做一個假設,假設這個單個的“多細胞生物”已經擁有某種意義上的“自我意識”了,那么,它的這個“自我意識”,若要演化成真正有效,有意義的“自我意識”,它必須擁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它所必須擁有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它必須具有擴展性!它必須具有相當大的靈活性(Flexbility)和適應性

點看全圖

圖86,單細胞生物“領鞭蟲”(choanoflagellates)可以由多個單細胞個體聚合成團,由此轉化成一個多細胞的集聚態(multicellular colonies),并且細胞之間有細胞間通訊。它們是生命由單細胞生物演化為多細胞生物的一個可能途徑

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說, 這個由許多個領鞭蟲的“多細胞團”所構成的“單個多細胞生物體”, 它一開始只有一個細胞,過了一段時間,另外一個細胞和它聚集,變成由兩個細胞組成的細胞團。隨后,聚集的細胞越來越多,逐漸凝聚成團。比如它目前的構成,是一個由15個細胞構成的細胞團。我們做一個假設:這個15個細胞構成的細胞團所構成的“單個多細胞生物體”, 是擁有自我意識的, 它能夠認識到“我”的存在。

由于這個多細胞團是可擴展的,那么,很自然的,會出現一種情況:當第16個細胞加入它們,和它們融為一體的時候,它的這個“自我意識”,如果要能夠有效工作,就必須在“自我意識”上,要能夠接納這第16個細胞,并且在“自我意識上”,不應該對第16個細胞進行排斥性的意識反應,這個由16個細胞所構成的新的細胞團,將在“自我意識”上,重新構析出一個由16個細胞構成的,“我”的概念。

我們仔細想想,如果它不具備這個擴展的能力, 那么,細胞總數可擴展的它,就不可能擁有自我意識,這個概念很好理解,對吧?

與此相反,當其中有一個,或者多個細胞 (比如說有3個細胞)從這個細胞團脫離的時候,剩下的細胞,也應該在“自我意識“上, 迅速的認識到脫離的那3個細胞, 從此不再屬于“我”的一部分,而是屬于“他”了。剩下的那13個細胞, 將在“自我意識上”重新組合,并重新構成一個由13個細胞所構成的,“我”的概念。

之所以拿領鞭蟲來做例子,是因為它可能是單細胞生物向多細胞生物演化過程中,最原始,最極端的例子,通過觀察最極端的例子, 我們往往更容易觀察到事物的本質。

然后呢, 我們都知道, 復雜生物, 都是會生長,會發育的,同時, 體內的細胞也不斷的在凋亡,在消失,因此, 復雜生物“體內”, 是一直不斷地存在著大規模的,和上述領鞭蟲的細胞的聚合或者分離類似的現象。(注意: 當我在這段話里面,用 “體內”這個單詞描述我們的時候, 我其實已經在下意識的,受到了“自我意識”的影響和暗示了,而下面的討論, 則會繼續剝離自我意識對我的思維的影響)

我們現在拿我們自己來做觀察。我兒子3歲時,我曾經替他理發,并觀察他的反應。相信在理發之前的那一瞬間,我兒子在“自我意識”里面,還是將它的頭發,當作他身體的 “我”的一部分的,而當頭發脫落到他腳下的時候, 他已經在開始好奇地用腳踢地上的頭發了,這說明他已經意識到,這些頭發此時已經不再是他身體的一部分了,已經不屬于“我”了。據說兒童的自我意識一直處于發育和完善的過程中,觀察3歲兒童的自我意識,也算是一個比較代表意義的例子。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我們都有換牙的經歷,在我們的乳牙脫落之前,我們會很自然的把牙齒作為我們“我”的一部分,甚至很自然的忽略它。而在它脫落之后,當我們把它拿在手上端詳的時候,這顆牙齒,顯然就在意識上,脫離了“我”的范疇了,我們已經不把它看作“我”的一部分了。不過,反過來,如果我們在牙齒脫落處,鑲一顆牙,甚至植一顆牙呢? 仔細想想,當我們開始習慣它,甚至忽視它的存在的時候,這個原本不屬于我們的牙齒,是不是已經開始成為了我們的一部分,在意識上,被我們接納入了“我”的范疇了呢?

點看全圖

圖87,正在換牙的兒童,這個司空見慣的畫面里,其實隱藏著關于自我意識的秘密

那么, 再舉一個更加擴展的例子:如果有人脫落的不是牙齒,而是斷肢呢? 然后, 他又安裝了假肢,他在自我意識里面, 是否也會如處理這個假牙一般,首先將斷肢排除在“我”的范疇之外,同時逐步地將假肢接納入“自我意識”的范圍呢?

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后,我們的自我意識,會逐漸地將假肢納入自我意識的范疇 ——至少,是某種意義上的,自我意識的范疇。

點看全圖

圖88,安裝了假肢的“刀鋒戰士”,南非運動員Oscar Pistorius

和我們接納假肢的過程類似的是,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嬰兒在出生時是沒有自我意識的。這個學科的開創者之一,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瑪格利特.瑪勒(Margaret Schonberger Mahler,May 10, 1897 – October 2, 1985)認為,新生兒不能把自己同外界環境區分開來,也沒有自我意識。5個月大的嬰兒或許可以認識到母親的存在,不過, 也僅僅是如此而已, 他/她認為他和母親是一體的, 而世界的其他部分, 是有隔離的另外一部分。她們認為,因為新生兒還沒有發展出完備的自我意識,所以我們經常會觀察到,新生兒把自己的小手或小腳當玩具來玩耍的情景

所以, 和我們需要時間接納假牙和假肢一樣的是,新生兒也需要時間來接納自己的,包括身體四肢在內的身體各部分, 從而發展出自我意識。

那么我們再想想,這和我們上面討論的領鞭蟲的“多細胞團”的“自我意識”的擴展性的例子,是不是一模一樣的呢?

好,明白上述現象背后的內在本質以后, 那么我們再擴展一下概念:我們的衣服。

讓我們靜下心來感覺一個問題,注意,不是思考,而是憑感覺,憑直覺去感覺(討論自我意識,我認為直覺往往是最靠譜的)。我們感覺一個問題:什么是“我”——直覺上的“我”。“我”僅僅是沒有穿衣服,赤身裸體的“我”嗎,還是我們在穿衣服的時候,壓根就對衣服沒感覺,壓根就把包含衣服鞋襪在內的, 整體的,穿著衣服的“我”都當成了“我”了呢? 仔細想想,答案顯然是后者:我們會忽視衣服的存在,將衣服也當作我們身體的“我”的一部分了。而當我們將衣服脫下的時候,我們對衣服的感覺,是否就如同我兒子對被剃下的頭發,以及脫落的牙齒的感覺一樣,在衣服被脫下的那一個瞬間,它立刻會從“我”的意識上剝離了?

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了:自我意識, 的確是有擴展性的!而且, 經過適應和熟悉的“自我意識”, 就如同衣服一樣,是可以被迅速的組合,也可以迅速的被剝離的

(關于衣服,有一個特例。我們都是從小就穿衣服長大的,對衣服沒有特別的感覺。而對于偶然被發現的 “狼孩”來說,就不一樣了。通常, 我們都會看到這樣的報道,“狼孩”們剛一被發現的時候,如果給他們穿上衣服,他們往往會將衣服撕碎。他們往往要通過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接受衣服這個事物。這,其實也是自我意識的表現的一個特例,從來不知道衣服為何物的他們,在自我意識上,并沒有學會將衣服融入自我意識當中,他們還需要時間去學習。這也是許多小孩不喜歡穿衣服的原因之一,我們可以觀察到, 許多小孩,當脫掉衣服后,他們往往會變得很興奮,并拒絕穿上衣服。)

好,我們再擴展一下:我們靜下心來,再感覺一下,我們騎自行車的感覺。當我們熟練掌握自行車的騎車及技術,當所有的動作都成為“下意識”的時候,我們感覺一下,我們騎在自行車上的時候,什么才是“我”? 請憑直覺去感覺!

“我”只是那個赤身裸體的,純粹的“我”嗎?還是僅僅是自行車上的,那個穿著衣服的“我”?還是,我們壓根就將“我”,以及自行車這個整體,都當作了“我”?仔細想想!

仔細想想,我們就會發現,當我們熟悉自行車以后,我們其實已經將“我”,和自行車的整體,都融合成了一個新的“我”,就如同我們接納我們的衣服、假牙、義肢成為“我”的一部分一般。然后, 當我們跳下自行車,或者在車上做其他動作(比如喝水)的時候,我們的“自我意識”卻可以立刻和自行車分離,將自行車從“我”的概念中迅速剝離。

點看全圖

圖89,騎自行車的我們,在自我意識上,經常是和自行車融合一體的

現在, 我們開始有些明白, 所謂的“肌肉記憶”,其本質可能是什么了吧?呵呵。那是我們“自我意識”擴展并存儲的表現

好,我們再擴展一下:我們靜下心來,感覺一下,我們開汽車時的感覺。當我們熟悉了汽車的駕駛技術,當所有的動作都成為下意識的反應,并且在集中精力駕駛汽車的時候,我們的感覺,是否和騎自行車的感覺,是一樣的呢?我們,是否,其實,已經將“我”的概念,擴展到了整個汽車上面?

仔細想想,大家就會發現:答案依舊是肯定的。

好, 我們再擴展一下,假想一個更大的概念,我們此刻全神貫注駕駛的,不是汽車,而是一架巨大的Boeing 747飛機!或者, 是一艘萬噸巨輪,甚至,是一個科幻片里面的,體積巨大的宇宙飛船…….

現在,我們將會發現, 我們的自我意識,其實,是可以擴展到接近無窮大的范疇的………。或許, 我們的感覺和神經, 并不能觸及到被擴展端的末端(比如自行車上),但是, 在“自我意識”上, 我們是可以擴展過去的。

而且, 這種可擴展的“自我意識”,是可存儲的,即便這個擴展對象暫時不存在了, 它也被存儲在我們大腦的某處,隨時可以被撿起來。另外,有些人,當四肢中的某一個因故被切除以后,他可能在很長的時間內, 還存有對失去的肢體的幻覺,覺得那個肢體還存在,相信也是這個原因。

這,便是自我意識的擴展性!

實際情況下,自我意識的這種“擴展”和“剝離”,會更復雜一些,它可能是動態的,在同一時刻,可能會同時存在不同部位的擴展和剝離。這要視具體情形,和具體過程的復雜程度而定

好吧, 現在我們知道了, 武俠小說里面描述的,所謂的武功練到極致“人劍合一”,那其實不是形容詞,而是事實。

好吧, 現在我們也知道了,道家經典以及各國文化中的打坐冥想后,所獲得的“天人合一”的感覺,其實,那也不是形容詞,那是由于, 我們將自我意識向周邊無窮擴展所獲得的感覺。

現在我們也知道了, 所謂的心理學家觀察到的, 新生的嬰兒,沒有完全的自我意識,會將自己的肢體當作玩具,這其實, 只是因為他們還在學習當中,還在適應自己的四肢, 就和我們學習騎自行車一樣。他們還在學習和適應,獲得自我意識的感覺。

所以, 我們知道了, 即便是一個畸形兒,他有5個肢體,甚至, 一個八爪魚,有8個肢體,他們也是可以獲得自我意識的,因為, 自我意識天然具有擴展性和學習能力。

說一個題外話,有心理學家, 將著名的“鏡子實驗”當作檢查自我意識的標準,我個人認為,這是不準確,不恰當的。(注:所謂的鏡子實驗,是在1970年由心理學家Gordon Gallup進行的,它指的是對嬰兒和動物自我意識性的測試。他通過在嬰兒或者動物被試體的臉上放一個彩色的點,然后讓被試者站在鏡子面前。如果被試者能夠識別鏡子里的點就是自己身上那個點,那么這證明他們具有自我意識。根據這個實驗標準,嬰兒大約在8個月以后會表現出自我意識。動物,例如黑猩猩、海豚甚至是章魚也表現出自我意識。)

我個人認為,對“自我”的感覺和認識, 和認出鏡子里面的我,是不能劃等號的。“自我”的感覺和認識,是一種更基本的感覺,而認出鏡子里面的自己, 是需要一定智慧的,是一種更高級別的對自我的認識。他們不能劃等號。所以,我相信,許多的動物, 它們或許不能認出鏡子里面的那個紅點其實是自己身上的, 但是, 它們一定是擁有自我意識的

這里其實還有一個問題:“自我意識的擴展性”的本質,又是什么呢?自我意識為什么可以隨意擴展?

我個人認為,其實, 自我意識擴展性的本質,很可能不是擴展,而是反過來,是在尋找邊界。這是因為,如我們向前追溯,追溯到初生嬰兒,甚至追溯到胎兒時期,追溯到胚胎神經發育時期, “自我意識”,一開始,很可能本就是渾沌且無邊界的,因為我們的身體在那時并未成形,從小小的胚胎開始,處于高速胚胎發育并迅速長大的我們,也沒有靜止的形狀和邊界(我們的肢端還在生長,尾巴也在逐漸消失),所以,“自我意識”必須是“流動”并且可以填充一切空間的。而我們后天需要學習的,反而是獲得“自我意識的邊界”的意識和概念,使得我們獲得邊界感,并與周邊獨立出來。這就好比“永生”是生命的內含屬性,而死亡,特別是程序化的衰老和死亡程序,反而是需要進一步演化才能獲得的。

正是因為自我意識的“無邊界的流動性”,才使得各種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生物(小到老鼠,大到藍鯨),都可以獲得自我意識;才使得,不同年齡段的生物,不管是嬰兒,還是成年,或者突然肥胖,或者突然變瘦,不管身體現出現什么樣的變化,自我意識,都可以充滿并適應它。

關于自我意識的這種原始的無邊界屬性,可能初生的嬰兒,甚至是發育中的胎兒,會最有體會,因為,那個時候的他們,還在建立自我意識的邊界的過程當中。原始自我意識的這種無邊界的 “流動性”和“填充性”,使得不同的,形狀完全不同的物種,可以利用同一套機制,都可以獲得相應的自我意識和邊界感,這種邊界感,是通過不斷學習,并存儲在大腦中的,而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用合適的邊界以匹配實際情況。

當然, 我們不是新生兒,也無法和他們交流,所以,新生兒的感受,我們無法獲得,不過, 某些特別的情況下,成年人也可以感受得到這種“無邊界”的自我意識:比如,在大腦受到損傷的時候,當我們失去或者暫時失去存儲在大腦中的,后天學習到的邊界的時候……..。

下面有一個有趣的例子,來自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著名的的大腦神經科學家(Brain researcher )Jill Bolte Taylor。她在1996年,她37歲的時候,經歷了一次腦中風,手術后, 她經歷了8年的康復期,并在康復期展開了對自己大腦的觀察。她后來出了一本書:《My Stroke of Insight》,并因此名聲大噪。她現在同時也是哈佛大學the Harvard Brain Tissue Resource Center的發言人。

作為一個腦科學家,她在中風醒來后的第一個反應竟是:很興奮,因為她現在可以作為觀察者,觀察自己大腦的反應了。不過,當我通過看她自己的演講視頻,她也成為了我的一個完美的觀察對象。呵呵。

在她的演講中,她描述道:她中風醒來后,渾然不知所以,于是條件反射的去衛生間洗澡,在衛生間里面,她意識到自己 “失去了自我意識 ”。因為, 她發現,她的身體失去了邊界,她的身體,象能量一樣,充滿了周圍的空間,四處延展攀爬,她感覺到,她的手臂失去了邊界,胳膊上的分子,和墻壁的分子混合在了一起 (blending together),沒有邊界,無限延展………

她的自我意識,此刻便處于一個渾沌且無限延伸的狀態之中。

關于她這段經歷的詳細描述,請點擊下面的視頻鏈接,是她自己做的一個公開報告。

Jill Bolte Taylor, My stroke of insight :鏈接視頻

不過,我個人認為,作為一個著名的腦神經科學家(準確的說,她是一個“大腦科學家”),她也有一個重要的誤解:她認為自己當時 “失去了自我意識 ”。這個誤解,其實來自于她的成年后的自“我意識的思維慣性”。她被 “自我意識的思維慣性 ”誤導了。實際上,她其實并沒有失去自我意識,她當時所感受到的,其實是非常難得的,自我意識原始狀態的真實體驗。她似乎沒有認識到,自我意識,其實本就是流動且無邊界的。她失去的,不是自我意識,而是她因為大腦受損,暫時切斷了她的自我意識在成長過程中,通過自我學習而獲得的,某個瞬間的動態邊界感

點看全圖

圖90,大腦科學家,Jill Bolte Taylor

點看全圖

圖91, 1996年,中風后,剛做完手術的,時年37歲的Jill Bolte Taylor

好吧, 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的自我意識(僅指狹義的,“我”的感覺),是一直隨著我們身體和各種變化在做調整和適應的,它一直在做著動態的自我學習,自我組合,自我剝離。

現在, 我們可以做一個小結了:自我意識是什么?“我”又是什么?

答案是:“我”,其實,只是一個幻象。在每一個瞬間,它既具有瞬時的邊界,使得我們因此擁有了主觀獨立感,于此同時,它又具有無窮的擴展性,可以無限擴展和組合。它既具體,又虛幻。它可以隨時被附加,被組合,又可以隨時被剝離。這一切,也包括它的邊界,在每時每刻,每個瞬間,都隨著我們的生活,在不斷地動態變化之中。并且,這種“我”的感覺,伴隨著它被代入我們的意識,并被我們的大腦進一步的抽象化之后,它就變得愈發不可捉摸,越發神秘。

在我們的意識深處,許多的現象的本質,皆來源于此……….

當我們知道了“自我意識”的這些有趣的屬性之后, 我們自然的會提出一個更加深入而且基本的問題:“自我意識 ”,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并且,我們,在本質又是什么呢?

待續…………………

=======================

附:這一節文章的內容,咋看或許會很難理解。不過, 其實,各位看官,只要穿上衣服鞋子,或者騎上自行車,找個清凈的地方,一個人走走,然后仔細感受一下“我”的感覺,就會體會到,“我”的感覺,的確就是這么一回事。

另外,當我們在使用工具的時候,“我”的感覺,其實是會延伸到工具上的。

“我”的感覺,一定和各種感官相關,之所以不討論包括視覺在內的各種感官和感覺,是因為,“我”個感覺, 不是由某一個感官確定的,它是一個綜合的感覺的抽象結果。

另外, 我相信,IT工程師們的第一個反應便是,這種“我”的感覺, 可以編程模擬嗎? 呵呵。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软件|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青春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日韩午夜福利无码专区a| 法国少妇xxxx做受| 亚洲熟女av乱码在线观看漫画| 高清无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久久久无码av片软件|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 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那个网址| av永久天堂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爽|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bd在线观看| 果冻传媒mv免费播放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爽|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草社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女人脱了内裤趴开腿让男躁| 欧美日韩免费专区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禁果tv|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另类亚洲小说图片综合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永久| 国色天香精品一卡2卡3卡4| 欧美人与禽猛交狂配| 成人无码专区免费播放三区|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综合福利网| 国产小受呻吟gv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内射|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欧美超级乱婬视频播放| 嫩草av久久伊人妇女超级a| 国产精品成人永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