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說白了就是能量、熱量。如果孩子吃得過多,就會積食生內熱,中醫上叫“積食郁熱”,老百姓叫“食火”。超過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它會損傷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積食。
1、積食與咳嗽 積食會導致咳嗽,也就是中醫上說的“食咳”。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 所以,食咳的小兒,大多有積食化熱的癥狀,如肚子脹、不愛吃飯、噯腐、口臭、手足心熱、大便干結或便秘,舌質偏紅、舌苔厚膩等。
2、積食與發熱 積食導致的發熱叫“積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了就會化熱,熱蒸于內,孩子體溫就上去了。 這類孩子大多面黃、腹脹、吐瀉、乳食不化、大便酸臭異常,這都是吃東西吃住了。《脈經》中就說:“小兒有宿食,嘗暮發熱.明日復止,此宿食熱也。”
3、積食與肺炎 積食為什么會導致肺炎?其實和上述內容有很大關系,積食傷脾→脾虛生痰→痰貯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熱、傷肺。 中醫上有“杜痰”的說法,這個“杜”“杜”是杜絕的意思。
4、積食與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 積食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影響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積食的時候小孩子體表一受寒,就容易反復呼吸道感染。
5、積食與咽炎 咽炎,中醫上叫“喉痹”。咽喉是肺胃的門戶,積食的時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會上攻到這個門戶上,小孩子就容易生喉痹。
6、積食與頭痛 經常有些小孩子也嚷嚷頭痛,病根兒還是在積食上,最常見的表現是前額疼,孩子前額疼,那就是脾胃出了問題。(中醫最大的優勢在于整體觀,前額屬脾胃,兩側屬肝膽,頭頂屬心肺,后腦屬腎。)
7、積食與便秘 太飽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吃得太飽,也可以理解為腹脹、積食。所以,就會有:太飽傷脾→脾常不足→脾胃運化不及→積滯腸腑→積久化熱→積熱蘊結→腸道傳導失常→大便秘結不通。 如果孩子便秘比較輕,多讓孩子喝水,便秘就可以解決了。如果還是解決不了,那可以吃一點消積導滯的中藥,孩子便秘也很快就減輕了。
8、積食與泄瀉 泄瀉就是腹瀉、拉肚子。中醫上說,積食常與“風寒”、“濕熱”、“暑濕”之邪相兼并存,交結胃腸,脾胃氣機難復升降之常,所以積食會導致泄瀉反復發作,難以治愈。
9、積食與盜汗 食滯腸胃→郁蒸化熱→熱蒸津液→外泄為汗。小兒為純陽之體,夜寐則陽入于陰,加之積熱內蘊,所以晚上盜汗情況比較嚴重。
10、積食與舌苔剝脫 小兒舌苔剝脫與現代醫學的小兒地圖舌相似。產生的原因是由于乳積食滯,郁久化熱,蘊結心脾,火熱上熏造成舌苔剝脫所致。
11、積食與貧血 積食容易導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虛。從西醫上說,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厭食挑食,營養不均衡,時間長了就會貧血。所以,貧血的時候也應當調理脾胃。
12、積食與驚啼 《素問·逆調論》中說:“胃不和則臥不安”。所以有:食滯于中→氣滯不行→脹滿、腹痛→不眠不安。另外,還會積滯化熱→內擾心脾→驚啼不止。
13、積食與蕁麻疹、丘疹樣蕁麻疹 小兒積滯日久,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郁而化熱、聚濕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一方面,熱、痰、濕相合,外發于肌腠,容易導致蕁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損傷,易感外邪。這時候內有積熱,外有外邪,內外交攻,就容易郁于肌腠而出現蕁麻疹等疾病。
小孩子把副食當主食,孩子吃多了肯定就會積食,積食了就容易生內熱,有了內熱就容易外感風寒引起感冒發燒咳嗽,積食了就容易不吃飯導致偏食厭食營養不良,等等。 看到這里,看到好吃的,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不管是什么,孩子的吃,都要從“管”開始,管出好習慣,管出好身體! 長太中藥滴灌外貼特色醫療技術培訓班常年面向全國招生!函授班3000元,面授班5000元。鄭州市中牟長太中藥滴灌門診治療兒科常見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毛細支氣管炎,小兒腸炎,秋季腹瀉,便秘,慢性結腸炎,急慢性盆腔炎,婦科炎癥等,效果好,安全無痛苦,費用低深受患者及家屬歡迎,每天都有大量患者排隊就診。學習傳授內容:鼻炎的三聯雙聯療法,診療技術,藥物組合配方,制作方法。長太中藥滴灌外貼療法治療兒科常見病,診療技術,藥物組合配方,中藥外貼藥物配方,制作方法,如何使用,有興趣的還可以學習穴位割治,全息診療法,火針,全息針等學習方法面授:隨到隨學,學會為止,一般3天就可掌握,實踐式教學,實踐加理論,確實保證每位學員自己操作,熟練掌握這項技術。函授:學習交費后,發教材,可以進入qq學員群微信學員群,qq學員群相冊空間及共享有我處教學光盤還有每個季度的大量門診處方及資料供學員參考,微信學員群有老師及業務開展好的學員在一起交流,互動,分享,進一步提升自身價值。 |
|
來自: 昵稱42750701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