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疾病大多由飲食所致,食積是小兒發病的重要因素之因食積引起的疾病有很多,如咳嗽、肺炎喘嗽、泄瀉。 ![]() 小兒積食的表現 一、積食與咳嗽食積咳嗽,即“食咳”,小兒脾胃較弱,積食化熱,痰熱內擾,氣機不暢,肺胃不和,可致咳嗽。 《內經》:“食于胃,關于肺” 《醫學入門》:“食咳因食積生痰,痰氣沖胸腹滿者”才明確了食咳的提法 《脾胃論》曰:“脾虛肺最受病。” 《丹溪治法心要·咳嗽》 :“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積,至此時流入肺經。 《幼幼集成·哮喘證治》:“因宿食而得者,必痰涎雍盛喘息有聲。 食咳伴有的食積化熱癥狀 : 腹脹、納呆、暖腐、口臭、手足心熱、大便干結或便秘,舌質偏紅、苔厚膩、脈滑數為多見。 治療則以消食和胃為主,肺胃同治,方可收效。 二、積食與發熱食積發熱又稱“積熱”,是兒科常見證候,系飲食停滯中焦,積滯郁久化熱,熱蒸于內所致。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小兒身熱,時發時退,退但肚熱,或夜發熱,面黃,腹脹,吐瀉,乳食不化,糞酸臭異常,此為食傷。 《脈經》 :“小兒有宿食,嘗暮發熱·明日復止,此宿食熱也。 兒童發熱的原因多由食積郁熱導致外邪入侵而引起。現代家庭對于小兒過度關注,而喂養常識卻又比較缺乏是造成食積的主要因素治療關鍵是消食導滯、運脾和胃。 三、積食與肺炎從積食發展到肺炎的一個過程:食積傷脾——脾虛生痰——痰貯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熱脾虛日久——土不生金——肺陰虧虛——陰虛內熱——子盜母氣——脾氣更虛脾虛生痰,郁熱煉液為痰。 而痰貫穿于小兒肺炎疾病全過程,是小兒肺炎傳變的重要因素。 《醫宗金鑒》說:“脾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因此,防治小兒肺炎應著眼于“食積”,重點調理脾胃功能。 四、食積與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也與脾胃功能障礙有關有關研究已證實,脾(胃)虛證和脾(胃)實證的患兒機體的免疫功能都是低下的,稍有不慎就會感冒臨床可見脾(胃)虛證、脾(胃)實證都可兼夾積食郁熱。 |
|
來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小兒腹瀉丶腹痛匯、食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