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江蘇高郵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他少時聰穎,博覽群書,抱負遠大,秦觀的感傷詞作形成了詞史上影響巨大的抒情范式。在他之前,晏殊、歐陽修以珠圓玉潤之筆寫作名臣顯宦的閑雅之詞,晏幾道以空靈悠緲之筆寫作沒落公子的感傷之詞,柳七郎風味失之淺俗,蘇東坡詞的豪宕不羈又非"本色"、"當行",他們皆不能被廣大文士所理解和接受。在詞體演進的過程中,秦觀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秦觀可以說是與蘇軾感情深厚,熙寧十年(1078年),蘇軾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觀前往拜謁,寫詩道:“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可見當時的秦觀可以說是非常仰慕蘇軾的才學,后來蘇軾也看到了他的詞作,于是極力向王安石推薦。于是被任命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預修《神宗實錄》。 蘇軾對于秦觀的才學,那是贊嘆不已,尤其是對于他的詞作,那更是大加贊賞,常常在世人面前,夸獎秦觀,認為他的詞作,寫得出神入化。蘇軾最為欣賞他的詞作,便是他的那首《踏莎行·郴州旅舍》,只結尾的兩句,蘇軾就贊嘆不已。 《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蘇軾當時看到這首詞作時驚為天人,于是兩人開始了書信往來,很快兩個人也就成為了好朋友,而且在民間還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那就是說秦觀是蘇軾的妹夫,蘇軾有一個妹妹,名叫蘇小妹,不過據考證,其實蘇軾并沒有妹妹,那只不過是人們憑空想象出來的一個女子。 秦觀的這首詞,那也非常的好理解,大霧迷蒙的天氣,前面的樓臺依稀難辨,在月色朦朧下,渡口也隱匿不見不清楚。我望盡了天涯路,想象著理想中的桃花源,可是無處覓尋。我怎能忍受得了獨居在孤寂的客館,在這春寒料峭,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遠方的友人的音信,寄來了溫暖的關心和囑咐,卻平添了我深深的別恨離愁。郴江啊,你就繞著你的郴山流得了,為什么偏偏要留到瀟湘去呢? 這首詞作可以說是宋詞里非常經典的一首,連我們的大才子蘇軾都贊嘆不已,可見當時的秦觀在人才濟濟的北宋,那可以說是非常的耀眼,猶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 秦觀的一生也是和蘇軾一樣,一貶再貶,先是貶到了郴州,隨后貶到了雷州,可以說是一生命運多舛,可他憑借著自己的堅強意志,盡管在政治上沒有很大的作為,但是在文學上,卻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