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脱了内裤让我添,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蜜桃,性色av免费观看,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分享

風起云卷:中國數據庫四十年史話 | 觀點

 天宇春濤 2020-06-22

風起云卷:中國數據庫四十年史話 | 觀點

Linux中國 3天前

以下文章來源于杭派工程師 ,作者丹如

導讀:但甲骨文并不知道阿里已經放棄了 Oracle。2013 年雙 11 過后,他們還要求阿里根據此前公布的 350 億成交總額,補交 Oracle 數據庫的服務費。

https://mp.weixin.qq.com/s/0mxs4bNOVT2A6ZZCN-vlvA
作者:丹如

撰文:丹如 | 編輯:猛哥 | 圖源:網絡

“科技行業已經沒有什么驚心動魄的大事了!” 

進入 2020 年,已經有不止一家媒體或者科技 KOL 做出這樣的斷言。

相比 2012 年的 O2O 大戰、2015 年的雙創熱潮、2016 年的小巨頭合并,以及 2018 至 2019 年的中概股扎堆上市,2020 年顯得格外寂寞。 

最近的爆款文章《腰部互聯網沒有新聞》更是描述了如今科技行業的落寞,由此該文的作者做出推論:互聯網變得如此平靜,是因為上一波創新的浪潮已經結束,底層技術不再更新。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英特爾 CEO 就在多個場合表示“摩爾定律失效了。”(摩爾定律是指“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量每隔 18 至 24 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軟件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硬件的突破,而摩爾定律的失效,似乎暗示已經影響了整個世界長達半個世紀的信息革命正在走向黃昏。 

但就像眼睛會欺騙大腦,人們同樣會被水面上的平靜所迷惑,最終忽視了正在影響未來走向的底層技術變革。

作為三大基礎技術之一,數據庫就是水面下的那座冰山。

1

國產數據庫更是在過往四十多年都少人注目,直到近年,行業才有密集的動作。 

6 月 8 日,螞蟻集團宣布將自研數據庫產品 OceanBase 獨立進行公司化運作。

巨頭的數據庫產品成為獨立公司,對行業的意義不可謂不深遠。但對普通人而言,它完全無法與“地攤經濟”、“電商直播”等熱詞爭奪注意力。即便被看到,大部分人也會下意識問一句“數據庫是個啥?”

“數據庫是個啥?” 

1978 年,中國人民大學經濟信息管理系首任系主任薩師煊第一次將“數據庫”這三個字寫在黑板上時,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坐在下面也產生了同樣的疑問。

薩師煊(前排左四) 

對于這個問題,今天 B 站的科普 UP 主或許會給你講個段子,比如 ATM 剛出來時,不少用戶都以為有一個人藏在機柜里,給用戶取錢和存錢,但實際上那背后只是有一套自動化操作系統。

數據庫也是類似的軟件系統,它的主要工作是在你使用支付寶、微信等應用時,幫你儲存、計算和分析數據。它和操作系統、中間件共同構成計算機最基礎的三大軟件。

但薩師煊當時沒辦法用這么生動的案例告訴他的學生,在那是個電視機都還沒有被廣泛普及的年代,數據庫這樣高深的互聯網技術是如空中樓閣一樣的存在。想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數據庫,薩師煊只能借助人大少數的幾臺電腦和美國科學家們有關數據庫的論文為學生進行授課。

一年后,他拿著自己的講稿匯集成《數據庫系統簡介》和《數據庫方法》,發表在《電子計算機參考資料》上,我國才有了最早的數據庫學術論文。但此時距離關系型數據庫之父 E.F.Codd 在美國發表《用于大型共享數據庫的關系數據模型》這篇劃時代的論文,已經過去了九年。

這九年間,國外的數據庫技術基本已經完成了從實驗室到科技商用產品的市場化歷程,數據庫從網絡型和層次型數據庫過渡到關系型數據庫后,以甲骨文、微軟、IBM 為首的一大批數據庫公司崛起,推出了包括 Oracle、DB2、Informix 等主流數據庫產品。 

“甲骨文”這個名字其實并不是 Oracle 的音譯,這是美國 Oracle 公司進駐大陸時的代理人馮星君為打開大陸市場而搶注的品牌名字,而“Oracle”本身只是公司創始人埃里森為中央情報局設計的數據庫的名字。

但馮星君的一通操作猛如虎后,“甲骨文”這個代表著中國歷史上最古老文字的名稱,就此成為了一家美國數據庫公司的閃亮招牌。

Oracle 時期的馮星君

1980 年代,甲骨文最早進入內陸市場時, Oracle 的盜版產品還在中關村泛濫。但馮星君以比盜版還低的價格迅速收割了混亂的市場。等到國家為促進電信行業的發展提出“九七工程”后,Oracle 更是一舉拿下東三省郵電管理局5期工程的大單,和 IBM、DB2、Informix 數據庫,共同瓜分了銀行和電信這兩個領域的數據庫市場。

當國外數據庫產品在中國市場狂飆突進,以薩師煊為首的中國數據庫先驅者們奔走在各大高校中,培養了中國最早一批數據庫人才。

1983 年,薩師煊與弟子王珊合作編寫出劃時代的專著《數據庫系統概論》,至今還被國內高校計算機專業沿用。

一年后,王珊訪美回國之際,給時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袁寶華寫了一封信。 

她建議學校成立數據與知識工程研究所:

“成立研究所確實是當務之急。我們要集中人力,搞一些切實的研究課題,開發真正能與國外競爭的數據庫系統、應用生成系統產品。這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國產數據庫的征途就此啟航。

與此同時,國外數據庫已經迭代了超過七個版本。

伴隨改革開放后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數據的管理和儲存爆炸式增長,國內公司只能選擇更為成熟的海外產品。 

不止數據庫,從底層操作系統到中間件,我們都采用了國外廠商的最佳實踐。

如今回看這段歷史,我們在上述三個領域受制于人,正是始于那一刻。

但當視角縮小到時代浪潮中的個體時,又不得不感佩薩師煊等前輩們的先見之明與努力。 

即便受困于外在環境,他們都從未放棄對先進技術的關注。抓住一切機會,為國產數據庫的未來積蓄力量。

2

另外一批人也抓住了機會。還記得前文提到過的馮星君嗎?

作為甲骨文打開內陸市場的頭號功臣,這個頭腦聰慧的人,從獄警一路做到外企高管,最終拋掉手中全部股份離開了甲骨文。 

離職后,他給媒體分享了一個甲骨文總裁埃里森來北京的故事:

1997 年 1 月 27 日,埃里森乘專機飛臨北京,原定行程是要到長城拍攝電視片,制作方為此找了 20 個小學生群演。結果埃里森因為不愿起床,讓小學生們在零下 20 度的天氣里等了一個多小時。等他在長城玩嗨了后,又提出取消下午和時任總理的會面,在馮星君以辭職相挾后。他雖然準時參與了會議,卻堅持帶保鏢一起進人民大會堂。 

埃里森

有人將之歸結為埃里森的粗魯強硬風格,但 20 年后,風格同樣強悍的馬斯克,面對中國市場,卻要極力表現自己的熱愛。

只是因為時勢反轉。

埃里森的肆意妄為與當時甲骨文在內陸數據庫市場的絕對壟斷有莫大關系。

1992,鄧小平南巡講話后。中國對國外技術產品同樣予以公平的市場環境。

國外數據庫公司們趁機涌入內陸市場。

除了 1989 年就靠代理進入中國,1992 年設立獨資公司的甲骨文。

1991 年 12 月,Sybase 投資 230 萬美元在中國正式設立賽貝斯軟件。

1992 年,IBM 正式進入中國,帶來了 DB2 和 informix。

1992 年 10 月,Microsoft 在北京設立代辦處

…..

一直到今天,國內的數據庫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仍舊被這幾家公司占據。

而國產數據庫公司在夾縫中艱難的嶄露頭角。1999 年,王珊領頭成立了國內第一家數據庫公司人大金倉。2000 年,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講師馮玉才成立了武漢達夢,后來這兩家公司與神舟通用、南大通用并稱為國產數據庫的四朵金花。

與海外數據庫公司學研產分離不同,早期的國產數據庫公司幾乎都是從大學的科研實驗室孵化出來,再到市場進行打磨,在這背后,始終有體制內的力量在推動。

為了扶持國產數據庫的發展,國家863計劃設立了“數據庫重大專項”、“核高基”重大科研專項、以及“973”等計劃,為高校的數據庫研究提供經費支持,國產數據庫四朵金花正是借此才度過了破冰期。

這一點馮玉才深有體會,早在 1988 年,他就成功研發出了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版權的數據庫管理系統 CRDS,但他下海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找不到敢于嘗試國產產品的客戶。直到后來,國家某機構扶持國產數據庫,他才獲得了 60 萬的啟動資金。 

"在數據庫領域,面對國際市場競爭中的強大對手,我們是渴望并正在長大的小孩子。”很多年后,馮玉才感慨。 

但即便如此,這一批國產數據庫的商業先行者還是以莫大的勇氣向巨頭發起了挑戰。

3

其實 1990 年代,在國產數據庫的崛起隊伍中,除了高校的自研團隊外,還有另外一撥人。 

他們成長于國家的“九七工程”,早期幾乎都聚集在北京的外資公司擔任 DBA(數據管理工程師),由于人才稀少,圈子狹小,大家要么在線上社區扎堆研究國外的最新文獻,要么就在線下擼串時討論技術問題,后來這批 DBA 都成為互聯網公司們爭相追逐的對象。

其中有三家公司的 DBA 被行業公認最牛,一是 eBay,二是淘寶,三是支付寶。

為什么這三家公司的 DBA 最強呢? 

這還要回到數據庫的本質計算與儲存來看。2000 年初,在淘寶與 eBay 的對戰中,這兩家公司的數據庫都在大量的吞吐交易數據,當時勢單力薄的淘寶,為了保障交易穩定,不得不使用最好的數據庫 Oracle,每年都需支付巨額的服務費。 

提到服務費,這里解釋一下 Oracle 收費模式。

當年馮星君與 Oracle “分手”就源于數據庫收費模式,按照國內習慣,軟件購買都是一攬子生意,支付版權費即可。但 Oracle 卻在版權費之外,每年再收一定的服務費。

客觀講,Oracle 的服務確實不摻水。但為了保護自家的技術,Oracle 始終是一個黑盒子,一旦出現問題,內陸 DBA 只能呼叫在大洋彼岸的甲骨文員工前來解決。

如果問題很緊急呢?也得等對方醒過來,再來調配。

卑微如斯,中國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還不得不捏著鼻子忍下這口惡氣,始終采用 Oracle + IBM 小型機 + EMC 的模式來維持公司的正常運營。 

但也有不服就干的公司。

為了擺脫強勢的 Oracle,一批中國互聯網公司轉向開源數據庫 MySQL。

Oracle 與 MySQL 有什么區別呢?

對于數據庫的使用者而言,Oracle 類似蘋果系統,安全穩定但封閉性強,MySQL 則像安卓系統,他們為開發者提供一個框架和社區,后續產品全憑開發者打磨和運營。

開源數據庫是對商用數據庫的挑戰,不少人都對 MySQL 寄予厚望。但沒承想,MySQL 如今被 Oracle 收購,轉型成了半商用數據庫。 

擺在中國公司面前有兩條路,一是像人大金倉、武漢達夢一樣堅持自研,二是混合使用商用數據庫和開源數據庫,逐漸過渡到自研。

4

一個偶發事件助推了中國數據庫公司自研的進程。 

2013 年,斯諾登給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發送了一份絕密資料:美國 2007 年啟動了一項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要求電信巨頭威瑞森公司必須每天上交數百萬用戶的通話記錄。 

 

消息一出,震驚的不僅僅是美國公民,大量使用國外信息軟硬件的中國公司同樣備受震動。

“棱鏡門”事件爆發以后,一些機構開始選用國產數據庫產品,而人大金倉、武漢達夢等廠商借“天時”拿下了不少訂單。

但是就產品競爭力而言,當時國產數據庫與 Oracle 的差距仍然巨大。 

經歷了近四十年的發展,Oracle 的功能已經極為豐富,支持的語句非常全面,其代碼量到了普通公司難以望其項背的地步。

國產數據庫公司想要模仿并超越,注定是一條難以看到盡頭的道路。 

好在技術的發展并不是一條筆直的賽道。尤其數據庫的發展,涉及著整個IT基礎設施及上層應用等復雜連帶領域的影響,因此國產數據庫公司彎道超車的機會,以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了。

2009 年,阿里的 Oracle RAC 集群節點數達到了創記錄的 20 個。數據量和數據并發達到了全國最高,讓阿里不堪重負。

為了讓數據庫不容易崩潰,阿里的工程師們采用冷熱隔離的方式來解決“超大容量”和“高并發”的難題。但由于 Oracle 并沒有彈性擴展的功能,只能按照峰值流量購買需要的小型機和數據庫,這導致阿里還來不及為業務上漲慶祝,就得先支付來自 Oracle 的天價賬單。 

2010 年,阿里開始去 IOE。阿里數據庫工程師們根據開源 MySQL 搭建了 AliSQL,此后花了兩年時間,他們將淘寶及天貓的所有數據庫從 Oracle 替換成了AliSQL。

2012 年雙 11,AliSQL 迎來大考。  

那一年,淘寶創造了 191 億的成交額,這意味著數據庫里的一條熱點記錄每秒鐘最多要被修改十幾萬次。零點過后,淘寶出現了半分鐘的卡頓,所有阿里數據庫工程師們都直冒冷汗。好在半分鐘后,AliSQL 承受住了數據洪流的沖擊。

但甲骨文并不知道阿里已經放棄了 Oracle。2013 年雙 11 過后,他們還要求阿里根據此前公布的 350 億成交總額,補交 Oracle 數據庫的服務費。

那是一份數字非常驚人的賬單,但擺脫了 Oracle 的阿里,已不再受此脅迫。

AliSQL 的成功證明 Oracle 的金身并非牢不可破。 

使用 AliSQL,阿里應對了幾年雙十一購物節。但是面對屢創紀錄的流量,AliSQL數據庫很快就接近能力極限。

雙十一已經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挑戰,使用市面上的任何數據庫已經無法承接這像太平洋一樣翻涌而來的流量。

問題只能自己來解決了。

2015 年阿里云決定研發自己的數據庫。這一次,阿里云并沒有沿著以往國產數據庫的路徑,去模仿 Oracle,而是另辟賽道,研發基于云的數據庫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 Oracle 的大本營美國,數據庫行業也已經醞釀出了新風暴。

2015 年的 AWS Invent 大會上,亞馬遜公布了基于云計算的自研數據庫 Amazon Aurora。Aurora 是一個關系型數據庫,可以跨 3 個可用區域復制6份數據,其最大的特性就是高性能和高可用性。 

全球的云計算巨頭公司在這一刻想法達成了一致,打算在云上,發起一次數據庫領域的新革命。

一個時代的落幕往往是從第一個變革者出現開始,中間雖然會經歷革新者和守擂者的交鋒,但最終誰也無法阻擋潮水的方向,云計算帶來的數據庫變革就是這樣一股不可逆轉的浪潮。 

5

面對云計算廠商開辟的數據庫新賽道,埃里森眼里全是蔑視。他說,沒有廠商可以擺脫 Oracle。 

2008 年,他還對云計算不以為然,在訪談中稱:

“我完全搞不懂那幫家伙在說些什么,簡直就是一派胡扯,云計算只是愚蠢的概念”。

但事實給了他一記有力的耳光。

亞馬遜發布 Aurora,靠著高性能和高可用性、低成本吸引了眾多客戶上云。高傲的埃里森再也坐不住了。2016 年,他宣布向云計算進發,“我們到了本地計算向大數據云計算轉型的關鍵路口。”

《IT 不再重要》的作者尼古拉斯·卡爾認為,過去半個世紀里,大批企業為實現信息技術搭建數據中心,花費掉了幾十萬億美元,而最終的受益者就是微軟、甲骨文這些 IT 公司。但云計算的出現將改變這一切,未來大量的企業將不需要建設自己的機房,也不需要從傳統的軟件廠商那里購買大批昂貴的軟件,只要將自己的業務搬到云上,就可以節省出大量的成本用于發展創新。 

在 Aurora 倒逼 Oracle 上云的同時,阿里云的云原生數據庫也在極速狂奔。這一次,我們并沒有被國外的同行落下太多。

2017 年阿里發布了 PolarDB 1.0 后,其性能讓行業為之興奮。經典數據庫 10TB 的業務數據創建只讀副本需要 70 個小時,但在 PolarDB 上只需 2 分多鐘,而成本卻只有商用數據庫的十分之一。 

2017 年 10 月,猶他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世界數據庫領域的頂級大咖李飛飛加入阿里云數據庫團隊。 

李飛飛

加入阿里后,他提出了未來 PolarDB 的三個方向:更智能、更安全、讓新的云原生和分布式數據庫架構成為可能。 

俯瞰新的戰局,我們發現如果在經典數據庫的競爭中,國產數據庫始終跟在甲骨文等公司后狂奔。

到云計算時代,國內廠商已經擁有了不亞于海外公司的豐富生態,僅阿里生態內,就有了 PolarDB、OceanBase、ADB、NoSQL、圖數據庫、時序時空數據庫等產品。

2018 年,在全球權威的 Gartner 數據庫魔力象限評選中,阿里云成為國內首個入選的科技公司,這是中國數據庫公司第一次跟國外科技巨頭在一個舞臺上競技。2019 年,阿里云再次以唯一中國廠商的身份入選這個權威評選。

《創新者的窘境》一書曾表達過這樣的意思,越是舊時代成功的企業,在新時代面臨的挑戰就越多。在云數據庫時代,甲骨文公司就面臨這樣的窘境。相反,亞馬遜 AWS、阿里云這樣的云廠商卻可以乘風飛揚,攻城掠地。 

6

Oracle 的陣地正在被云數據庫廠商蠶食,在它占據絕對統治地位的金融領域,也開始受到挑戰。 

這次挑戰它的是支付寶,不像淘寶可以當機立斷作出向開源數據庫遷移的決定。已經有 3 億用戶,一年有幾十億筆交易的支付寶直到 2013 年才敢把流水庫的 1% 交給當時的自研分布式數據庫 OceanBase 嘗試。

但在那一年的雙十一,Oracle 的上限只能滿足支付寶流量的 90%, OceanBase 必須要承擔 10%。為了通過這次考驗,OceanBase 的技術負責人陽振坤直接向時任支付寶 CEO 彭蕾立下了軍令狀。 

陽振坤

結果 OceanBase 經受住了考驗。

2019 年 8 月,OceanBase 第一次向 TPC-C 測試發起沖擊(TPC 的全稱是“國際事務處理性能委員會”),它是國際權威的數據庫性能測試中心,而 TPC-C 是針對在線交易數據庫的性能測試,一直被視為衡量交易型數據庫的重要指標。此前第一的位置始終由 Oracle 壟斷,但 OceanBase 以 2 倍的速度踢館了這位霸主。半年后,更是以 11 倍的速度刷新了自己的記錄,讓 Oracle 降至第三名。 

在 PolarDB 和 OceanBase 連番沖擊下,甲骨文光環不再。

2019 年 5 月,甲骨文宣布中國區裁員 500 多人,行業震動。

雖然甲骨文對外聲稱這是出于成本考慮作出的舉動。但實質上,自 2013 年阿里宣布完成去 IOE 后,國內眾多公司都掀起替換 Oracle 的浪潮,甲骨文在中國的市場的壟斷地位搖搖欲墜。

云計算廠商或許會成為壓垮傳統商用數據庫的最后一根稻草。

亞馬遜 AWS 的 CTO Werner Vogels 曾多次強調:

“數據庫是云計算的終極之戰。”

而 Gartner 預測,到了 2021 年,云數據庫在整個數據庫市場中的占比將首次達到 50%,而到了 2023 年,75% 的數據庫都要跑在云平臺之上。 

2019 年雙 11 的交易中,PolarDB 數據庫處理交易事件的峰值更是達到了 8700 萬次/秒,此時靠著戰勝了無數次數據洪流的沖擊,PolarDB 已經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自己的實力,而是在 2013 年就將自家的數據庫的數據統計和分析將能力賦能到其他合作伙伴,幫助幾十萬企業從傳統數據庫遷移至云上的數據庫。

據德意志銀行分析報告,中國現在有 84% 的企業有意愿要上云,認為云是未來。這股浪潮中亞馬遜和阿里云成為了新的領頭企業,而甲骨文的云業務卻遲遲未能在中國落地,錯失了最佳的發展時機。

以開源、分布式和云計算為主導的新數據庫時代已然到來,而在新的“世界大戰”前,國產數據庫已經具有了充足的底氣。 

新成立的 OceanBase 公司——北京奧星貝斯科技已經向業界放言將在未來三年內服務全球超過萬家企業客戶,PolarDB 負責人李飛飛也對外公布了 2020 年的小目標:

“今年要幫助 1000 家企業去 O,10000 套傳統數據倉庫上云”。

數據庫自研的四十年歷史倏忽而過,發令槍再次打響,后浪接過前浪的接力棒。而這一次,絕不會少了中國公司的身影。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5d肉蒲团之性战奶水| 伦理片免费完整片在线观看| 国产av夜夜欢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天堂婷婷五月|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播|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破解版|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免费动态图| 亚洲熟妇国产熟妇肥婆|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日本久久99成人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app| 欧美性高清另类videosex| 成人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va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久网下载| 日本一区午夜艳熟免费| 国产xxxx69真实实拍|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一二三四区无产乱码1000集| 男阳茎进女阳道视频大全|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萌白酱免费| 天天狠天天透天天伊人| 麻豆果冻传媒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尤物av在线观看不卡| 成人性做爰aaa片免费看曹查理| 人人狠狠久久亚洲综合88| a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青草线焦综合| 久久精品青草社区|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伊人|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人妻丝袜无码专区视频网站| 日韩亚洲欧美精品综合| 丰满大乳少妇在线观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