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藝術,紙上談兵是不行的。
一般來講,古代的絕世名將,都是從小兵到小官,再從小官到大將、名將,一仗一仗打出來,靠實戰積累經驗。極少有帝王讓一個沒有打仗經驗的人上來就當大將,統帥千軍萬馬,像趙括這樣一出場就擔任統帥的,結果都會死的很慘。
但打仗這種東西,又是講究天賦的,有的人似乎天生就會打仗。如果先天有天賦,后天又努力,那基本上無敵了,再加上千載難逢的機遇,就可以像橫空出世,縱橫天下,比如兵仙韓信。
秦末漢初,楚漢爭霸,正是將星閃耀的時候,名將一抓一大把。
楚軍方面,項羽號稱“西楚霸王”,本身就是統帥兼名將;漢軍方面,彭越、英布也都是當時名將,但這些人跟韓信比起來還是差的很遠。看看后世給韓信的名頭,軍事家、兵家四圣、兵仙、神帥……就知道韓信的影響力,即便在兩千年的時間跨度內評選十大名將,必定也有韓信的名字。
蕭何評價韓信說“國士無雙”,劉邦評價韓信說“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而韓信評價自己帶兵的本領則是“多多益善”。要知道,帶兵打仗不是數錢,絕不是越多越好,人數越多,統率難度越大,韓信如此自信,充分說明他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是超一流的。
換句話說,劉邦如果沒有韓信,根本不可能擊敗項羽,消滅割據,統一天下。蒯通在說服韓信時,認為楚漢命運系于韓信一人,韓信幫助哪一方,哪一方就能取勝,這絕非吹捧韓信的馬屁,而是對當時天下形勢和韓信能力的客觀評價。
韓信出身平民,年輕時性格放縱,不拘禮節,眼高手低,混得很差,以至于經常靠別人接濟糊口度日,還整天抱著個寶劍換來換去裝逼,惹得人人厭煩,連母親死了都沒錢辦喪事,很被人看不起,所以才有漂母救濟、胯下之辱的故事。
秦末群雄四起,韓信感覺自己機會來了,就跑去投奔了項梁、項羽的部隊,但一直默默無聞,得不到重用,畢竟誰都不可能讓一個看似很平凡的人一上來就當將軍。韓信得不到重用,后來投奔了劉邦,依然只能做小官小吏,只有蕭何通過交談發現了韓信的才華,所以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正是在蕭何的力薦下,劉邦才重用了韓信。0
韓信一生的成就,集中體現在輝煌無比的軍事功勛上。
劉邦對韓信十分信任,韓信也投桃報李,發揮出自己全部軍事才華。韓信幾乎沒有歷經從小兵到將軍再到統帥的“打怪”過程,就一下子崛起,他暗渡陳倉,平定三秦;井陘一戰,背水滅趙;又滅魏,降燕,滅齊,最后四面楚歌,垓下滅楚,為劉邦統一天下立下不世功勛,被后世譽為“兵仙”“神帥”。
韓信是史上最擅長靈活用兵的將領,他卓越的軍事指揮藝術在歷史上留下了無數軍事佳話,很多成語特別是軍事成語都與韓信的事跡密切相關,比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韓信的用兵之道,為歷代推崇。

韓信不是世家子弟出身,也沒有讀過軍校,他之所以橫空出世,縱橫天下,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
一是因為韓信的軍事天賦。
史書沒有韓信苦讀兵書的記載,但他卻熟諳用兵之道,后世大量軍事典故都與他有關,而他最大的用兵特點是靈活,不拘泥于兵書記載,擅長活學活用,這種靈活絕對是出于天賦,像趙括這種紙上談兵的將領,就是缺乏靈活的反面典型。
二是因為劉邦的信任重用。
在蕭何的推薦下,劉邦拜韓信為將,而且一用就是大將,讓韓信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糧餉管理員,一下子成為統軍大將,讓全軍上下大跌眼鏡。韓信得到統軍征戰的機會,使得天賦與實踐相結合,才有了輝煌戰績,橫空出世,縱橫天下。
韓信為什么被稱為兵仙,他的手下敗將都有哪些
提起韓信,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胯下之辱”的典故,又或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歇后語。韓信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家,作為大漢王朝的開國大臣,又被人贊為兵家四圣之一,漢初三杰之一。韓信在歷史上的地位和貢獻可見一斑。
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的韓信更是有“兵仙”的贊譽。在為劉邦鞍前馬后的許多年里,更是有許多的手下敗將。我們來逐步分析他“兵仙”稱號的由來以及細數其手下敗將。

一、“兵仙”一稱名不虛傳
韓信早年為平民,雖有才華時運不濟,未能謀得一官半職。他只能依靠別人勉強度日。一次一個市井小民看不慣韓信的作風,威脅他說,要么 從他胯下鉆過去,要么就用刀刺死他。
韓信明白殺人的后果,小不忍則亂大謀,最后韓信從那男子的胯下鉆過去。受盡眾人恥笑,我們也由此看出,韓信深謀遠慮,忍辱負重的特點。這也算是韓信作為一名軍事家表現出來的特質。
在韓信入劉邦麾下之后,其卓越的軍事才能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他不僅明審局勢,為劉邦制定了東征來一統天下的總戰略方針。韓信不僅在戰略上有自己的極高見地,在實戰方面也毫不遜色。在楚漢相爭時期,劉邦封韓信為將軍,韓信鞍前馬后輔佐劉邦,助其達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
韓信在之后,更是與劉邦默契配合,攻下三秦之地。劉邦勢力也因此取得初步優勢。在劉邦兵敗彭城的時候,韓信更是巧施妙計,救劉邦于水火之中。在河關被敵軍封鎖,漢軍沒有退路,宛如困獸。韓信故意設兵列船,假意渡河,吸引敵軍注意。暗地里派另一波軍隊從其他方向,突出重圍。由此可見韓信“兵仙”一稱,名不虛傳。
二、細數韓信的手下敗將,這是他被稱作兵仙的主要原因。
韓信作為劉邦的左膀右臂,漢朝的開國元老。其手下敗將更是不少,接下來我們來大致分析一下。
其一、魏豹。
魏豹為項羽勢力的一員,他是戰國貴族,被項羽封為西魏王。魏豹也曾投靠過劉邦,但見其實力不佳,便叛逃。魏豹自立為王,把守河關,反咬劉邦一口,阻止劉邦的軍隊過河。
劉邦派韓信前來,韓信假意渡河,聲東擊西,成功騙過了狡猾的魏豹。韓信暗地帶人從魏豹把關的上游突圍,韓信一鼓作氣,直搗魏豹老巢。韓信后又生擒魏豹,滅了魏豹的魏國。
其二、陳馀。
陳馀原為魏國名士,后因個人抱負,先后輾轉投入多人麾下。最后擁立趙歇為趙王。也算是趙國的中流砥柱。后隨著劉邦大軍東征平天下的勢頭,陳馀的趙國也就成了劉邦的眼中釘。韓信受命攻趙,趙國占據地理優勢,易守難攻,且漢軍兵力遠比如趙國。趙軍也因自身優勢,非常囂張。韓信抓住了對方囂張輕敵的特點,假意不敵,誘敵深入。后又換掉對方軍旗,擾亂軍心,韓信打敗了自傲的陳馀,大破趙軍。
其三、龍且。
龍且為齊楚聯軍將領。在劉邦勢力日益壯大時,齊國楚國決定聯手對抗漢軍。龍且作為將領,因自身軍力優勢對韓信不屑一顧。在濰水與韓信作戰時,韓信只用了一半的兵與之糾纏,后韓信假意不敵,過河退回原地。龍且想著乘勝追擊,趟過河打算殺了韓信。結果韓信派人砍掉攔水的沙袋,河水滾滾流去,龍且也被困在了韓信的大本營,自傲的龍且被殺,軍隊也被韓信殲滅。
其四、項羽。
項羽作為楚漢相爭的關鍵人物,在對抗劉邦勢力時,更是毫不含糊。在 這下,項羽大軍與劉邦大軍僵持不下時,韓信夜里派人在楚軍的軍營附近唱楚歌。楚軍以為已無回天之力,士氣低迷,在一番斗爭后,項羽帶八百人與烏江邊。后見大勢已去,項羽自刎于烏江。
小結:韓信作為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其戰略方針是極為理性和明智的。
他善用計謀,也善于利用自己在敵人眼里的缺點來欺騙敵人。韓信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從一個市井里的無名小卒到漢王朝的開國重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他的貢獻不愧“兵仙”的美稱,他的智謀也足以戰勝他的那些所謂強悍的手下敗將。
葉如鋼的《詠淮陰侯韓信》如是寫到“明修棧道欺秦楚,暗渡陳倉驚鬼神。忍辱念恩真性在,十面埋伏定乾坤。”,這就是大軍事家韓信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