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保護展示館建得很漂亮,但我往來多次,都沒有看到它開門迎客。如果這次不是有活動,大概也并不會開放。可能我和它實在緣淺,也沒摸清人家開放的時間段,據說要參觀是要提前預約的。  這次總算是能夠入內參觀了,想來是提前預約的,我們一行人還挺多。要是只有一兩個人,大概也不好意思預約。 展示館位于鰣漁港公園和船廠公園之間,旁邊就是長江,巨型輪船靜靜地泊在江邊。展廳共1250平方米、分為六個展廳,融入大量現代化展示藝術,講述了江陰與長江的故事。 江陰這座縣級城市的命名,就可以看出與長江密不可分的關系了。古例“山之北水之南謂陰”,江陰地處長江以南,便命名江陰。雖說只是一個縣級市,不過長期占據我國百強縣前列,有過好幾年百強縣第一的記錄,可惜近幾年名次下滑了,唉。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江陰,就處在長江下游,擁有三十余公里的江岸線。 江陰的發展,與長江也是分不開的,不僅是江防咽喉的鎖航要塞,也有著通江達海的深水良港。以前的黃田港和韭菜港,每天往來長江南北的船只都很忙碌。 但凡霧天,總能看到濱江路上排著長長的隊,都是等著過江的貨車。雖說江陰長江大橋溝通長江南北,使交通變得十分便利,但過個江就得收二十五元的過路費,貨車的過路費還要更高。相對來說,渡江的費用就很便宜了。更何況,有時候大霧封鎖高速公路,港口的航船有時候還能開。 打小生活在長江邊,我們小時候那真是有口福,長江三鮮那會兒可不算稀奇,我最愛的是刀魚,每年從上市到清明,每天的餐桌上幾乎都少不了一道刀魚。也不用放過多的作料,清蒸就很鮮。有時候也紅蒸,或者加一些新鮮的小竹筍,只用嫩嫩的筍尖,切成細絲,不能多放,只放那么一小撮,也能提升鮮味。 刀魚也稱刀鱭,體形狹長頗似尖刀,全身呈銀白色。每年春天,長江刀魚從滴滴涕詐降主長江產卵前,需要囤積大量脂肪待途中消耗,因此長江刀魚的味道特別鮮美,肉質也特別細膩。可惜現在想吃刀魚都不能了,不說如今長江禁捕,就是禁捕前,長江刀魚的價格也居高不下。如今市場上還有刀魚,但都不是江陰段的長江刀魚,鮮美和細膩程度都大大不如。 鰣魚也是常買的,刀魚的刺太多,吃起來太麻煩,除了我每天津津有味地百吃不厭,父親還是更喜歡鰣魚,我倒是不大喜歡。早知道如今長江鰣魚幾近絕跡,那會兒我好歹也得多吃幾頓啊! 小時候長江河豚很便宜,只是因為有毒,很多人不敢吃。外公的弟弟平生最愛吃,也很會下廚,燒河豚也是很拿手的。于是,我也狠狠地享了幾次口福,不過對河豚并不是大愛,每每還是更青睞刀魚,每天吃都不覺得膩。反正家里人吃得幾頓,到后來就成為我的專屬了。現在想來,也頗后悔,那時候真不懂珍惜機會啊。 家里也常買鮰魚,這種魚的刺少得多,不過更多的時候吃炒鮰肚,我不是太喜歡,甚至覺得還不如炒蛋白,把父親噎得無語,半晌才嘆息:“怎么就不知道吃好東西呢。”如今想來,都是值得回憶的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