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5年歐陽衛權老師在線上講授《傷寒論》經方治療皮膚病課程,本文根據錄音整理成文字稿,分次推出,以饗讀者。 (接上)我們再舉個例子,比如說濕疹,大學教材往往分三型論治:第一、濕熱內蘊型,代表方龍膽瀉肝湯;第二、脾虛濕盛型,代表方除濕胃苓湯;第三、血虛風燥型,代表方當歸飲子。 好了,學生都是這么背,考試也這么考,最后考試打滿分,但上了臨床后,一點都不會用,用了也很難有效。而且發現臨床上見到的癥候和書上寫的,總是有很大差別。生硬往教材上去套,很難套上一個合適的證型出來,但又不得不往教材上套。因為到了病房工作,要寫病歷,為了要寫所謂的標準病歷啊,質控能夠達標。所以啊,所有病人得的病,全是符合教材上典型的證型。 好困難啊!好多臨床中醫生在病房工作的時候,最愁的不是治不好病人,最愁的是如何寫好住院病歷。因為住院病歷為了要達標,都按教材上生病,生得非常典型。如果這個病人癥候不典型,跟教材有距離,那沒辦法,只好把癥候給改了,改成符合教材上的,因為這樣才能套上教材上給出的證型和方子。 比如剛才說的濕疹病人,教材上就給出了三種證型,一個是濕熱內蘊型;一個是脾虛濕盛型;一個是血虛風燥型。濕熱內蘊型代表方就給了龍膽瀉肝湯,有時教材里同時也給了萆薢滲濕湯。那么請問:到底這個濕熱內蘊證型,是選用龍膽瀉肝湯呢?還是選萆薢滲濕湯呢?教材沒有告訴你,認為這兩個方都能夠治療濕熱。另一個證型,脾虛濕盛型,教材里選用了除濕胃苓湯,有的時候又選參苓白術散,認為都能夠治療脾虛濕盛。那到底選除濕胃苓湯?還是選這個參苓白術散呢?教材又沒有告訴你。到了濕疹后期,教材給出的證型是血虛風燥型,代表方選用當歸飲子,但有時候也選用四物消風飲。但教材還是沒告訴你,這每一個方與方之間的差異,教材都沒有告訴你。 所以你辨的屬于濕熱內蘊證,不等于它一定是龍膽瀉肝湯證。濕熱內蘊證和龍膽瀉肝湯證之間是一個大范圍和一個小范圍的兩個不同的圈圈。 同理,脾虛濕盛證也不等同于除濕胃苓湯證。這也是一個大范圍和一個小范圍的兩個不同的圈圈。 但是,我們的教材恰恰給我們很多學生灌輸出這樣的概念了,一說濕熱內蘊證,馬上就想到是龍膽瀉肝湯證了;一說是脾虛濕盛證,馬上就想到是除濕胃苓湯證了。這是不對的! 這就是為什么啊?我們的大學教材沒有告訴學生如何去辨這個具體方證。(未完待續) 版權申明 |
|
來自: 勿用樂潛書齋 > 《歐陽衛權傷寒論六經辨證及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