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數據揭示,我國腸癌的新發病例數量顯著增長,從2015年的38.8萬例急劇攀升至2020年的55.5萬例,年均增長率高達7.4%。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突破性地發現,腹痛、便血、腹瀉與貧血構成了腸癌的四大預警信號。 具體而言,這些癥狀的存在顯著提升了腸癌的風險:單一癥狀出現,風險加倍;兩種癥狀并存,風險飆升3.5倍以上;而三種或更多癥狀同時出現,則使風險激增至6.5倍以上。 研究人員表示,這四種癥狀可能是在年輕人群中更早發現和診斷早發性腸癌的關鍵。 1.腹痛:當腸道內腫瘤逐漸擴張,腸腔狹窄,導致腸內容物通過受阻,可能引發腸梗阻,伴隨腹痛、腹脹甚至嘔吐等癥狀。此外,腫瘤即使未完全阻塞腸腔,其增大過程中也可能引發局部腸道炎癥水腫,加劇堵塞,進而誘發腹痛。 2.便血:排便時若出現與往常不同的性狀,尤其是血便或膿血便,往往是腸癌的早期跡象。便血多由糞便與腫瘤表面摩擦所致,隨著腫瘤增長,壞死、潰瘍及分泌物增多,便血量也會相應增加,血液顏色可能由鮮紅轉為暗紅,與糞便混合,偶見血凝塊。 3.腹瀉:腸道腫瘤的生長可能干擾腸道的正常功能,導致腹瀉。部分患者還可能經歷腹瀉與便秘交替的現象。排便習慣的突然改變,尤其是大便次數顯著增加,應引起高度警惕。 4.貧血:長期失血會導致鐵質缺乏,進而引發貧血。雖然這在女性中可能因生理周期而常見,但同時也是腸癌的一個重要信號。腫瘤引起的慢性出血同樣會造成缺鐵性貧血。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面對如此嚴峻的健康挑戰,我們并非束手無策。 我遇到的一位遭受腹痛和便血困擾的腸癌患者,在中藥治療兩個月后,患者的便血癥狀消失,治療四個月后,腹痛癥狀及其他癥狀均消失。 ![]() ![]() 方藥解析 ![]() 患者:江某,女,61歲。23年10月 主 訴:腹痛便血2月 現 病史:患者因腹痛便血2月到醫院檢查確診結腸癌,腫塊3*4cm,因不同意手術遂經人介紹于我處求治。現在精神狀態不好,納差,每餐只能吃半碗飯,2月內瘦了近20斤,睡眠還可以,大便有血,鮮紅色,小便可,小腹部陣痛隱痛。以前喜歡吃辣的食物,吃中藥有腹痛,口干口苦,口干潤一下可,不喜歡太多水,皮膚癢,時有胸悶,腰膝酸軟,大便稀,自覺不怕冷,偏怕熱,舌胖大苔白,齒痕嚴重,尖有瘀點,舌下瘀阻,脈滑澀偶有結代。 診斷分析 ![]() ![]() 具體治療過程 ![]() 初診處方如下: 制水蛭 15g、土鱉蟲 15g、燀桃仁 15g(抵擋湯)、赤小豆 30g、當歸 10g(赤小豆當歸散)、熟地黃 15g、白芍 10g(四物湯)、北敗醬草 15g、浙貝母 30g、貓爪草 30g、醋鱉甲 30g、夏枯草 30g、牡蠣 30g、雞內金 15g、煅赤石脂 30g、煅浮海石 15g、法半夏 10g、陳皮 15g、黨參片 15g、麩炒白術 30g、茯苓 15g(六君子湯)、黃芪 30g、牡丹皮 10g、炒芥子 30g、炒山楂 10g、麩炒神曲 10g、炒麥芽 10g、炒谷芽 10g、炒雞內金 10g(五仙散)、醋青皮 10g、醋三棱 10g、醋莪術 10g。共10副,每天三次,水煎服,共10天。 注:黃色部分為五仙散;藍色部分為抵當湯;劃線部分為四物湯;綠色部分為六君子湯。 ![]() 二診:患者反饋睡眠不好,加茯神15g、 制遠志15g養心安神。共10劑。三診:患者反饋腹脹,加木香10g、炒檳榔10g消積導滯。共10劑。![]() ![]() 方藥解析 ![]() 醋青皮、醋三棱、醋莪術破血消癓。【開方服藥請找專業醫生進行咨詢,切勿自行抓藥服藥!】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