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1925年10月7日,浙江督辦孫傳芳,邀請閩、蘇、皖、贛四省軍閥代表齊聚杭州,召開軍事會議。 會議決定五省結成聯盟,組成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由孫傳芳任聯軍總司令,對付強大的張作霖。 這一出有點像《笑傲江湖》里面的情節:嵩山派掌門左冷禪召集五岳劍派,要求五岳劍派合并,對付日月神教。 ![]() 《笑傲江湖》劇照 從這一天起,孫傳芳就成了北洋時期赫赫有名的“五省聯軍總司令”,不過,此時他這個聯軍總司令并不好當。 張作霖大軍壓境,有鯨吞江南之勢,奉軍已經開進了上海,與駐松江的孫傳芳軍隊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 閩、蘇、皖、贛四省為什么要推舉孫傳芳為聯軍總司令? 就是因為他們害怕被張作霖吞并,要團結抗奉,這才推孫傳芳當領頭羊。不打退奉軍,孫傳芳這個聯軍總司令當不安穩。 ![]() 張作霖勢力(深黃色)深入長江流域 10月15日,孫傳芳的浙軍率先向上海進攻,打響了浙奉戰爭,其他聯盟省份紛紛響應,形成了強大的反奉浪潮。 奉軍一觸即潰,接連丟失了上海、安徽、江蘇,一路北退。 雙方主力在徐州打了一仗,結果奉軍再次戰敗,退到了山東,張宗昌的王牌部隊白俄雇傭兵,在這次戰爭中損失殆盡,前敵總指揮施從濱被聯軍俘虜,隨后被孫傳芳槍殺。 聯軍進展之神速,戰果之豐碩,出乎所有人意料。 11月9日,孫傳芳以勝利者的姿態來到徐州北望,宣布反奉戰爭結束。 浙奉戰爭打退了張作霖席卷江南的野心,也樹立了孫傳芳在東南五省的威信,成就了他的五省霸業。 戰爭結束后,以油滑著稱的陳調元第一個通電,公開推舉孫傳芳“開府南京,領袖東南”。 北洋政府也錦上添花,委任孫傳芳為江蘇軍務督辦。 孫傳芳本是閩浙巡閱使兼浙江督辦,現在又兼了江蘇督辦,一人控制蘇浙閩三省,安徽、江西軍閥實力弱小,在亂世中無力自保,只能對孫傳芳俯首稱臣。 隨后,孫傳芳正式在南京設立五省聯軍總司令部,向五省發號施令。 與孫傳芳的五省聯軍總司令部相對應,吳佩孚在湖北漢口成立了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部,他這十四省把孫傳芳的五省都囊括進去了,聲勢似乎比孫傳芳更大。 但從實權上講,吳佩孚的十四省是虛的,他當時只能勉強控制湖北,孫傳芳的五省是實打實的,他有掌控力。 02 五省聯軍剛組成時,是一個臨時性的松散聯盟——大家只是暫時聯合起來對付奉軍,打完了各回各家,一如從前。 然而,等到戰爭結束后,情況變了。 孫傳芳成了東南地區無可爭議的霸主,他有野心、有實力、有手腕,通過加強對聯軍的控制,把五省聯軍從臨時性組織,變成了固定性組織。 ![]() 孫傳芳 孫傳芳掌控五省的第一步,是控制五省的財政和軍費,他規定: 五省財經由各省財廳自理,但必須接受聯軍總監部的監督; 富裕省份應酌量接濟財經較差省份,其數字經會議決定; 軍隊絕對不準擅自就地提款,籌款,違者處死刑; 軍隊餉項,每月終由各師長對調點放; 軍隊餉尾一律歸公,尅扣軍餉者處死刑; 官兵勒索擾民者,處死刑。 財政和軍費是軍閥的命脈,孫傳芳抓住了他們的命脈,他們不能不就范。 ![]() 孫傳芳的軍隊 第二步,孫傳芳統一了五省聯軍的軍服,他一改北洋軍閥對服裝偷工減料的陋習,要求軍隊服裝被服一律采取三新制度——新面料、新里料、新棉花,服裝原料和成品都有嚴格的驗收制度。 孫傳芳軍隊的軍服很有特點,尤其是帽子,像江南漁夫的帽子,因此被稱為“漁夫兵”。 此外,他還想陸續把五省軍隊的武器口徑及彈藥種類統一起來,便于統一制造、發放、補充。 嶄新的、統一的軍服,能激發士氣,增強各省軍隊對聯軍的認同感和凝聚力。 第三步,孫傳芳建立了一所聯軍士官學校,自兼校長。 軍校辦學模式仿照日本士官學校和保定軍校,招收高中生為學員,專門培養初級官佐,并輪訓各師的營連長。 辦學校、當校長的目的,蔣介石闡釋的很清楚了,就是用自己的徒子徒孫,給軍隊換血,加強對軍隊的控制,這一點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在北洋后期的幾大軍閥中,孫傳芳的條件是最好的。 吳佩孚雖在湖北復出,但威風遠不如當年,張作霖在浙奉戰爭中失敗,又遭遇了郭松林倒戈,元氣大傷,馮玉祥頻繁倒戈、接近蘇俄激起眾怒,正被圍攻,半獨立的張宗昌、褚玉璞一介草莽,難成大事。 環顧宇內,孫傳芳似乎是最有潛力的軍閥。 地理上,他坐擁整個東南,遠離戰火紛飛的中原,位置得天獨厚,只要守住幾個點,戰火很難波及到他,不像吳佩孚和馮玉祥,處四戰之地。 經濟上,以江浙為中心的江南地區,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能提供充足的軍費,僅上海一地的鴉片收入,就能養活3個師。 孫傳芳為什么能掌控各軍軍費、統一給各軍發新軍裝? 無他,有錢耳。 不僅如此,五省聯軍的撫恤制度,也是所有軍閥中最優厚的。 士兵病死,給17元燒埋費(喪葬費)和34元撫恤金,戰時喪葬費、撫恤金翻倍。 這種情況簡直能讓馮玉祥的軍隊流口水。 由于沒有穩固、富裕的地盤,馮玉祥一直為軍費發愁,士兵生活很苦,蔣馮戰爭以及中原大戰時,馮玉祥的軍隊每天咸菜窩窩頭都供應不上,士兵們沒衣服穿,就把面粉袋子簡單裁縫一下穿在身上。 蔣介石為什么能在軍閥混戰中,力挫群雄,一統江湖?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比別的軍閥都有錢,他的地盤和財源,大體上是繼承了孫傳芳當年的地盤和財源。 此外,孫傳芳還完善、擴建了上海兵工廠,派親信負責督促生產,又改建了老舊的金陵制造局,軍械問題也不發愁。 ![]() 可以這么說,孫傳芳拿了一副好牌,只要給他時間發育,消化和整合五省力量,未來他的霸業肯定能超越東南,獲得更大的發展。 03 時間,孫傳芳最缺的就是時間。 孫傳芳是北洋小輩,1923年之前他一直在湖北混,先跟王占元,后跟吳佩孚,當了六七年師長,無法出頭。 1923年孫傳芳率軍離開湖北,由鄂援閩,孔雀東南飛,在1924年9月的江浙戰爭和1925年10月的浙奉戰爭中,他兩次豪賭成功,一躍而成五省聯軍總司令。 文公直評價孫傳芳為“北洋后起軍閥之最狡詐且有機警縱橫之才者”,他不缺能力,缺的是出頭的機會。 火箭般的躥升,往往意味著根基不穩固。東南五省的地頭蛇們雖然對孫傳芳俯首聽命,但這只是迫于形勢,并非真心擁護。 ![]() 《笑傲江湖》劇照 對孫傳芳而言,當務之急是消化、整合以及經營地盤,提升五省的一體化程度,逐漸把聯盟省份變成直轄省份(加盟改直營),把松散的力量變成緊密的組織,把經濟優勢轉化成軍事優勢。 反奉戰爭結束后,孫傳芳下令保境安民,整飭社會秩序,軍隊敢有擾民滋事者,軍法從事。經他大力整頓,各地社會秩序很快得到了恢復。 接下來,孫傳芳開始將精力轉移到內政建設上來,他極力招攬人才,發展地方經濟,搞“開明政治”,頗有一番勵精圖治的景象。 江南人才輩出,孫傳芳的“求賢令”一下,瞬間網羅了一大批高質量的人才,文有章太炎、張謇、丁文江,武有蔣百里、日本人岡村寧次等,陳陶遺,劉垣、劉厚生等地方名流,也投入了孫傳芳的幕府之中。 另外,名士黃炎培、張君礪、史量才等,也對孫傳芳有好感,支持他的事業。 這些高端人才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智囊團,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為孫傳芳出謀劃策,孫本人根基不穩,也頗有雅量,尊重士紳名流,樂于傾聽他們的意見,從善如流。 1926年初,孫傳芳發表了實業宣言,支持地方發展經濟。 他下令廢除各項苛捐雜稅,減輕民眾負擔,刷新吏治,委任了文治省長,首創財政公開制度,親自監督財政,要求地方財政絕對公開,量入為出,并將這套制度從地方推廣到了軍隊,基本杜絕了克扣軍餉、挪用軍費的陋習。 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孫傳芳的“求治”之心,他開府南京后,曾給江蘇省還了一筆4000萬元的省債,這筆巨款是前任江蘇督軍李純、齊燮元欠下的,按軍閥的做事風格和新官不理舊賬的傳統,他本可以不還的,但孫傳芳還了,此舉使他贏得了江浙士紳的普遍贊譽。 為了削弱各省地頭蛇,同時也為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孫傳芳著手踐行 “軍民分治”,規定各省總司令專管軍事,省長管民政。 以前袁世凱為了削弱各省督軍,也曾搞過“軍民分治”,但他一死,人亡政息,各地督軍(督辦)仍是老大,省長是跟班,結果一幫赳赳武夫,在各自的地盤上橫征暴斂,導致民生凋敝。 不把民政權從軍閥手中剝離出來,建設無從談起,孫傳芳敢于拿慣例和制度開刀,是需要很大魄力的。 五省中,孫傳芳任五省聯軍總司令兼江蘇總司令,周蔭人為福建總司令,盧香亭為浙江總司令,陳調元為安徽總司令,方本仁為江西總司令。 同時,孫傳芳以五省聯軍總司令的名義任命了五省的民政長官:陳陶遺為江蘇省長,夏超為浙江省長,王普為安徽省長,薩鎮冰為福建省長,李定奎為江西省長。 由于時間太短,孫傳芳的很多改革方案還來不及實施,就塵封在了歷史檔案中。 有人曾這樣評價孫傳芳的“開明政治”:如果沒有后來發生的戰爭,孫傳芳“從容治理,則政治修明,商民樂業,熙皋之象就出現在東南半壁了”。 意思就是如果沒有北伐戰爭,孫傳芳會把東南治理得很好。 04 1926年10月,蔣介石指揮北伐軍向江西進攻,隨即與孫傳芳五省聯軍主力在九江、南昌以及南潯鐵路兩側決戰。 孫傳芳的發育被徹底打斷。 從1925年11月浙奉戰爭結束后算起,歷史僅僅給了孫傳芳不到一年的發育時間。 一年時間,蛻層殼都不夠,遑論建設成就。 軍閥混戰就是這么殘酷,發育時間是自己爭取的,不是誰賜予的,別人不會因為你在發育就不來打你,像閻錫山那樣窩在家里練龜縮功,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與北伐軍開戰后,孫傳芳根基不穩的問題迅速暴露出來了,浙江夏超、周鳳岐、陳儀暗中搞獨立,福建周蔭人、江西鄧如琢與孫傳芳貌合神離,安徽陳調元準備倒向北伐軍。 五省聯軍到底還是一盤散沙,對付傳統的北洋軍隊還行,面對新式的北伐軍,力不從心。 ![]() 如果孫傳芳早點拿下東南,又或者北伐戰爭遲幾年爆發,結果或許會大不一樣。 如果孫傳芳在北伐軍圍攻武昌時,聽取蔣百里的建議,不坐視吳佩孚敗亡,放棄“東南門羅主義”,從江西側擊湖南,將北伐軍斬成兩段,那結果又會不一樣。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敗了就是敗了。 當然,這里并不是同情孫傳芳,只是探討歷史的另一種可能性。就像很多人討論魏延兵出子午谷襲取長安一樣。 最后說個逸事:1927年4月蔣介石定都南京后,又要擴充軍隊北伐,又要發展組織機構,處處都需要錢,于是開征苛捐雜稅,加重了民眾的負擔。 江浙士紳開始懷念孫傳芳,認為那時社會安定,捐稅也輕,生活滋潤。 士紳們還發起了反蔣迎孫運動,派代表團到江北蚌埠,懇請孫傳芳出兵把“橫征暴斂且無法無天”的蔣介石趕走。 孫傳芳以為江南民心還在自己這邊,制定了強渡長江、反攻南京的冒險軍事計劃——北伐中最慘烈的龍潭戰役隨之打響。 結果,孫傳芳再一次遭到更慘重的失敗,賠光了本錢,投靠了張作霖。 再后來,他下野了,吃齋念佛,直至1935年被施從濱之女施劍翹刺殺。 ![]() 孫傳芳晚年 |
|
來自: 昵稱20102515 > 《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