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參加一個課程,他本來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在同學中就算不是出類拔萃,也不會比別人差。 但當同學紛紛站出來發言的時候,他就越來越心虛,為什么? “他們都非常自信,而且不是裝出來的那種,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相信自己,很自然,所以讓你有自慚形穢的感覺。” 等到朋友上場發言,他對自己的表現很不滿意,后來老實告訴他,“不是你能力不行,而是你對自己不誠實,你沒有真的愛自己?!?/p> 因此,他還是有偽裝,這樣就沒有感染力和力量感。 人為什么會偽裝,這難道不是聰明人的把戲嗎? 在社會上,每個成年人都知道偽裝自己,把真實的想法埋在心里,以假面孔示人,這樣做可以為自己爭取主動權,多了解別人的信息,自己的信息不透露。 很多人都認同并擅長這點,他們喜歡挖掘別人的隱私,把虛假的信息給別人,以達到欺騙和玩弄的目的。 以為騙人是聰明,是社會叢林的法則。但久而久之的后果就是,聰明人就成了小人。一個小人是沒有真正自信的。古人對此說得很透徹:
上面提到的朋友就是輸在了這點,他在生意場上習慣了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所以戒心很重,永遠是把真實的想法藏起來,這樣在碰到那些真正聰明人的時候,頓時就有了一種層次上的差距。 君子為啥不欺暗室? 表里如一的人萬中無一,我們在社會上碰到的人,大多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這樣的人看來,表里如一就是傻,不合時宜。 所謂君子不欺暗室,表面是說君子居心端正,不管是在人前還是在人后,都光明磊落,問心無愧。很多人做不到,就以為這是假的,不可行的。 其實圣賢從來是真誠,不是給你講大道理,而是傳你自信自強的法門。老方說“不欺暗室”需要從慎獨來理解,而慎獨就要從修身說起,人生在世,修身才是所有一切的根本:
明白這點我們就會知道做人做事的根基在于內心,心若不正,出發點和行為邏輯就錯了,結果自然也不會好,這就是世俗之人的最大問題所在。他們營營役役一輩子,永遠是在枝節上勞神費力,所以勞而無功,毫無所得。而根本——慎獨的關鍵是養心,簡單說就是不自己騙自己:
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不自欺欺人的人究竟有幾個? 記住,頭上三尺有神明,你的心里產生什么念頭,天地皆知。心生一念,震動十方世界。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老方說從某種意義上,確實就是心外無物,外面的世界都是你內心的投影,你眼里的別人就是你自己,這就叫以人為鏡,而別人眼里的你不管是“窮富、智愚、強弱”,還是“車子、房子、官職”等,都不是你。 從生到死,你都是一個人。 每個人從根本上說都是孤獨的,你哪怕周圍都是人,你也只能是獨自面對生死,真正的問題只有靠你自己去面對和解決,別人愛莫能助。 父母能解決你內心的孤獨嗎?朋友能讓你真正成功嗎?家人能幫你穿越生老病死嗎?人生如戲,從頭到尾都是你一個人,始終都是你一個人,人生的底色就是孤獨,沒有孤獨就沒有自由,也就沒有自信。 我認為在AI時代,人的孤獨感會更為普遍,人機對話越多,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越少,而每個人都需要通過別人通往自己的內心,我們眼中的別人就是自己。 人到中年,我就有個體會,那就是越來越不想(也不能)勉強自己。年紀越大你就越沒有辦法勉強自己,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想做就是不想做,態度是真誠,不愿意違逆和委屈自己的心。 這就意味著人終究是要回到自己的本性所在,對破破爛爛的自我進行縫補。到此時,就像是從一場大夢里醒來,就像是終于看到了自己的心魔。 1萬小時定律或1萬次迭代的本質是什么?AI時代:你越愛自己,你就越成功!(放心,你的命很好) 真正的愛自己是克服弱點,吾日三省吾身,人恒過,然后能改。如此,自勝者強,你就會越來越自信,也就越來越成功。 請放心,要相信你的命很好,否則不會點開這篇文章并讀到這里。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此緣法的。 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人生在世,如何修行?就是經常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紅藍對決。一個真正的強者從來是矛盾的統一,從均衡中才能產生自信。 所謂一萬小時的修煉,不是一直重復練到手熟,而是自我變革,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不斷刷新自己。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來的時代,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自然就有發自內心的自信,不是成功了才有自信,而是自信了才能成功。 要相信一個成功者必然是在成功之前就完成了成功的準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