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撰。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晚號隨園老人、倉山居士。袁枚是清乾嘉時期性靈詩派主將,論詩強調自由靈活地抒發真情實感。其散文也踐行“性靈”主張,不事雕琢,不作粉飾,多寫真性情,《祭妹文》即為其代表作之一。王文濡評《祭妹文》:“昌黎《祭十二郎文》、歐陽《瀧崗纖表》,皆古今有數文字,得此乃鼎足而三。”(見《清文評注讀本》) 《祭妹文》構思巧妙,采用歷時性結構,鋪敘亡妹素文的一生經歷,由亡妹幼年寫到青年,至初嫁、離婚歸家、病危去世以及安葬的情景,主體情感隨著情節的變化而起伏。祭文首先交代了素文的埋葬地點、祭祀時間等基本信息,并談到素文早逝是“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意在揭示封建禮教對亡妹的戕害。第三段追憶與素文的種種美好時光。童年時同捉蟋蟀、同葬蟋蟀,相伴讀書,將亡妹的天真爛漫、善良純真寫得十分生動。又在追憶時聯系現實,寫今日獨葬亡妹的情境,于今昔對比中抒發滄海桑田之感。袁枚年長時遠行廣西,素文依依不舍,大哭不已;后來,袁枚考中進士,素文驚喜萬分,扶案而出。這一送一迎、一悲一喜,寫盡了兄妹間的深情。第四段寫素文離婚后返回母家的情景:扶持母親,辦治文墨以及在袁枚生病時殷勤探望,并想辦法逗他高興。第五段寫素文病重與亡逝。在妹妹“氣絕”后,“四支猶溫,一目未瞑,蓋猶忍死待予也”,可見妹妹對哥哥的情誼至死不渝。最后兩段寫妹妹亡后料理事宜與安葬情景,“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數句,將哥哥對妹妹的懷念表達得淋漓盡致。 《祭妹文》采用第二人稱來抒寫,以“汝”代指亡妹素文,仿佛似與妹妹傾訴衷腸,打破了生者與死者的界限,回憶種種瑣事,信手拈來;悲悼抒懷,情義真摯,句句血淚。整篇文章飽含真情,直抒性靈,融記敘、描寫、抒情于一體,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