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大航海時代之伊比利亞半島民族國家形成》,1479年伊莎貝拉一世與費爾南多二世合力平定了卡斯蒂利亞王國內亂,由于聯姻關系實現了與阿拉貢王國的合并共治,1482—1492年間,西班牙擊敗了格拉納達王國,將阿拉伯人徹底趕出伊比利亞半島,實現了民族獨立,建立了西班牙王國。伴隨著葡萄牙的海外探索成果,西班牙這個鄰國亦產生了巨大影響,于是在解決了國內政治問題后,西班牙也加入了海外探險的道路。 ![]() 卡斯蒂利亞王國女王伊莎貝拉一世 01 哥倫布的海外探險事業 哥倫布的早期生活:1451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出生于意大利熱那亞,此后在其父親作坊里做工,19歲時在熱那亞船上服役,參加了對阿拉貢國王作戰的海軍艦隊。1476年,哥倫布作為水手參與了熱那亞護送一批送往北歐貨物的海上行動,但艦船在直布羅陀海峽被法國的一支特遣艦隊擊沉,他僥幸漂流到了葡萄牙的拉古什。此后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印度大陸的計劃,但都遭到拒絕,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當時地圓說理論不夠完善,大多數人還不相信,把他當作成騙子;二是當時的貿易經由傳統陸路和海路聯運的方式,既得利益集團極力反對開辟新航線,三是其要求過高:例如他要求“航海司令”的頭銜,10%的戰利品分成,并要求將發現的每個國家的總督權過繼給其后代。在游說十幾年后,伊莎貝拉一世最終說服其丈夫費爾南多二世,哥倫布得以有了資助,開始向西的遠航計劃。 ![]() 托勒密地球體系 第一次美洲航行:1492年8月,哥倫布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船員分乘三艘帆船,由西班牙帕洛斯港出發駛向大西洋彼岸,10月12日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并登上巴哈馬的圣薩爾瓦多島(以為是印度,印第安人稱瓜納哈尼島),10月28日抵達今古巴東北奧爾金省的巴里亞港灣,他誤認為這就是亞洲大陸,12月6日哥倫布船隊進泊海地島最西端的圣尼古拉港口灣,12月21日,哥倫布一行來到海地西北部的龜島(今托爾蒂島)。12月25日,圣瑪麗婭號在海地島海岸擱淺。1493年1月4日,尼尼雅號離開納維達德,向東行駛,尋找平塔號。1月6日尼尼雅號和平塔號向東行駛到今多米尼加東北部的薩馬納角。1月16日,離開海地島薩馬納灣,開始返航,重新橫渡大西洋,向北偏東航行。此后兩船再度遭遇風暴失散,3月15日尼尼雅號率先回到出發港帕洛斯。自此,哥倫布完成了第一次航行,其發現在歐洲引起了轟動,西班牙國王按預先協議給了哥倫布一切權益。 第二次航行:1493年9月25日,哥倫布率領17艘船只從西班牙加的斯港出發,目的是要找到印度大陸并建立永久性殖民統治。這次參加航海的總人數達1500人,包括王室官員、技師、工匠和軍人等。1494年2月,因糧食短缺等原因,大部分船只和人員返回西班牙。他率船3艘在古巴島和伊斯帕尼奧拉島以南水域繼續進行探索“印度大陸”的事業。先后到達了多米尼加島、背風群島的安提瓜島和維爾京群島,以及波多黎各島。1496年6月11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 《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葡萄牙人認為西班牙人破壞了過去羅馬教皇所批準的由葡萄牙掌握保哈多爾角以東一切土地的權利,而且葡萄牙人先到達印度的海岸。于是葡萄牙準備通過軍事遠征來奪取哥倫布所發現的土地。西班牙請求教皇解決這個爭端,新任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從傳播天主教和擴大教會影響的角度出發,許可西班牙占領哥倫布發現的全部土地,西班牙有權掌握佛得角群島以西100里格(約600公里)沿大西洋之線往西的全部土地。1494年,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實行仲裁調解,兩國簽訂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同意在佛得角以西370里格處劃界,史稱“教皇子午線”。線以東新“發現”的土地屬于葡萄牙,線以西歸屬西班牙。 第三次航行:1498年5月30日,哥倫布率船6艘、船員約200人,從西班牙塞維利亞出發。7月31日,船隊到達南美洲北部的特立尼達島以及委內瑞拉的帕里亞灣,歐洲人首次發現南美洲。但因為與西班牙王室指派美洲殖民地管理者的矛盾,哥倫布于1500年10月被國王派去的使者逮捕押送回西班牙,對伊斯帕尼奧拉島居民點的總督職位也被解除。此后他雖然獲釋,進而導致與西班牙王室許諾的利益法律訴訟。 第四次航行:1502年5月11日,哥倫布率船4艘、船員150人,從加的斯港出發。第三次航行的發現已經震動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許多人認為他所到達的地方并非亞洲,而是一個歐洲人未曾到過的“新世界”。于是費爾南多和伊莎貝拉命令哥倫布再次出航查明,并尋找新大陸通向太平洋的水上通道。到達伊斯帕尼奧拉島后,穿過古巴島和牙買加島之間的海域駛向加勒比海西部,然后向南折向東沿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海岸航行了約1500公里,尋找兩大洋之間的通道。他從印第安人處得知,他正沿著一條隔開兩大洋的狹長地帶行駛。在同印第安人沖突中被毀了一艘船,另3艘也先后損壞,哥倫布于1503年6月在牙買加棄船登岸,1504年11月7日返回西班牙。1506年5月20日,哥倫布在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去世,至死沒有到達其心心念念的東方大陸,卻也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 ![]() 哥倫布四次航線圖 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后,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也加快了西班牙全球探索的腳步。 02 麥哲倫實現全球航行 隨著香料貨物經常由葡萄牙開辟的航線運至里斯本,西班牙人認識到在圍繞香料群島的這場海洋競賽中自己正被打敗。因此,西班牙聲稱《托爾德西拉斯條約》中規定的分界線是筆直環繞全球的,于是派麥哲倫去開辟西線,前往亞洲的航道,寄希望于至少香料群島中的一些島嶼位于分界線的西側。 麥哲倫全球航行:1505年,麥哲倫參加了印度總督阿爾布奎克的遠征隊,先后到過東部非洲、印度和馬六甲等地探險和進行殖民活動。1512年,麥哲倫離開印度回國,途中遭遇觸礁被困在孤島上,次年等來救援船只,此后在參加殖民戰爭時期了解到,香料群島東面還是一片大海,因此猜測大海以東就是美洲,并堅信地球是圓的,由此計劃開始環球航行。1515年,麥哲倫回到了家鄉葡萄牙。他向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申請組織船隊去探險。但是國王沒有答應,他認為東方貿易已經得到有效地控制,沒有必要再去開辟新航道。隨后,麥哲倫被葡萄牙軍隊解雇。 穿越美洲大陸:1517年10月20日,麥哲倫離開葡萄牙,來到西班牙塞維利亞并又一次提出環球航行的請求。1518年3月22日,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即卡洛斯一世)接見了麥哲倫,麥哲倫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請求,并獻給國王一個自制的彩色地球儀。獲得支持后,麥哲倫率領一支由五艘均為100噸位的帆船組成的船隊,于1519年9月10日從塞維利亞起航,10月份抵達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海峽,由于海上波濤洶涌,船隊用了一個多月,才穿過麥哲倫海峽駛入太平洋。其間,一艘船失事,另一艘船被遺棄,他率領余下的三艘船沿智利海岸向北再向西北航行。 此后80天,他們僅見到兩座杳無人跡的荒島,由于缺糧少水,船員們患上了嚴重的“壞血病”。3月6日,他們到達一座島嶼得到了糧食。3月16日抵達菲律賓,麥哲倫和其手下40名船員在當地一次戰斗中被殺。殘存的西班牙人依靠當地領港員的幫助,航行至婆羅洲,于1520年11月抵達他們的目的地摩鹿加群島即香料群島。葡萄牙人果斷進攻剩下的兩艘西班牙船只。盡管困難重重,西班牙人仍然獲得了香料貨物,然后起航回國。一艘試圖重越太平洋的船只因遇逆風折回,被葡萄牙人捕獲。 另一艘船則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令人難以置信的航行:它先穿過望加錫海峽、越過印度洋,然后繞過好望角,沿著整個非洲西岸北上。1522 年9月3日,這艘唯一幸存卻早已遍體鱗傷的船只且多數船員已死亡的“維多利亞號”,駛入塞維利亞港,完成了人類歷史第一次全球航行,也驗證了地球是圓的學說,此外,香料貨物的價值也足以支付整個遠征隊的費用。 ![]() 麥哲倫全球航行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