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能訓練更新觀念的重要性
在球類訓練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感覺運動員力量不錯,可是在技術的運用過程中表現不出來。有研究表明,現有的力量訓練主要針對身體表層的大肌肉群,而深層小肌肉群卻缺乏專門訓練。
在運用技術的過程中,往往存在不規則的動作發力,那么核心平衡力量就顯得非常重要,運動員起跳或移動后身體要保持平衡,很大程度是憑借深層小肌肉群的助力。所以在運用技術動作時,僅僅有大塊肌肉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在空中或失去重心的情況下較好的完成動作,增強深層小肌肉群的核心平衡力量尤為重要。
有的運動員習慣于強刺激的負重深蹲大力量訓練。通過研究顯示,排球運動員的起跳角度超過135度以后,股四頭肌是不發力的,而我們曾經一味認為股四頭肌是起跳的主動發力點。真正起跳、跳起的動作,最重要的恰恰是需要比目魚肌、腓腸肌、趾長曲肌等小腿肌群的力量。錯誤的認識和訓練方法使腿部肌肉發展失衡,缺乏彈性,致使膝關節負重過度,勞損類運動損傷增多。有些損傷往往不是技術訓練中跳躍過多引發的,恰恰是錯誤的力量訓練理念和方法造成的。
為此,教練員應更新觀念,避免傳統理念的偏差,科學地安排訓練,改變單一重視爆發力和大力量的訓練方法,加強對小肌肉群力量的強化,促進身體的平衡能力、有氧耐力和靈活性、協調性。
教練員應高度重視對當代尖端科技的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訓練理念。隨著時代發展,當代運動員無論從身體條件還是心理素質,都與以前的運動員有了較大的差異,更為重要的是世界競技體育訓練理念日新月異,如果墨守陳規,盲目自信,迷信于自己的經驗,忽視理論學習,不積極更新觀念,就會被時代淘汰。
二、今后體能訓練的方向
1.改變傳統方法提高訓練興趣
在排球運動中,體能訓練的方法很多,有些簡單的方法雖然很有效,但是運動員長期訓練容易感到枯燥,所以挖掘運動員的潛力,做到全身心的投入,還要經常變換訓練手段,使運動員有新鮮感,愿意自覺投入。
只有運動員竭盡全力做好每一個動作,努力達到體能訓練的標準,才不會重復錯誤的發力動作,在短時間內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同時,提高了訓練的興趣,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的效果。
2、體能訓練也要從實戰出發
體能訓練的目的,就是要使個人技術能夠在比賽中得到充分運用,所以訓練前要對專項技術所需要的力量做充分的了解,對每一個技術動作的主動發力肌肉了如指掌。訓練任何動作都要向專項技術靠攏,努力使單一的力量訓練向功能型力量訓練轉換。體能訓練的每一個動作,越接近專項技術動作,越結合實戰就越有效。
3、訓練量、強度和方法講究個體差異
體能訓練中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進度絕對要因人而異,有的隊員有些方面的能力較強,而有些方面的能力較弱;每個隊員的肌肉類型不同,有的彈性好,有的局部力量強;所以我們一定要根據隊員的個人特點、訓練年限、場上位置的不同,針對個體差異作出不同計劃,避免出現體能訓練“大鍋炒”。
4、彌補不足同時提高強項
在對運動員進行身體機能測試的基礎上,對每名運動員體能方面的優勢及不足作出詳細分析,在不同的訓練階段分別針對體能方面的不足進行個別對待,在彌補不足的同時還需保持并提高相對的強項。比如針對運動員普遍平衡能力不足和核心力量較差的問題,在冬訓或基礎訓練階段重點加強核心肌群的力量訓練,為加大訓練強度和增加專項爆發力的訓練打下扎實的基礎。
5、增加關節周圍小肌肉群的彈性和力量
運動員多年養成依賴大力量強刺激的習慣,錯誤的認識和訓練方法造成肌肉缺乏彈性,勞損類運動損傷增多。要對每個運動員從研究每個技術動作著手,改變單純訓練肌肉大力量的方法,針對專項跳躍、移動需要動員關節周圍小肌肉群比較多的特點,在深層小肌肉群力量的訓練中多下功夫,用一段時間改變運動員單純依靠大力量訓練的不良習慣。
6、提高神經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加強肌肉彈性、反應速度現在最新的體能訓練方法可以使力量訓練更加多樣化,改變以往過份注重杠鈴的訓練方法,運用多種方式。使運動員在力量訓練的同時,提高神經肌肉的控制能力。針對項目特點和隊伍的實際情況,我們要著重加強運動員肌肉的彈性以及場上移動反應的速度和變向能力,在訓練中增加結合技術的無氧持續耐力練習,避免單純以跑步來訓練持續耐力。相信,如果我們改變舊的體能訓練理念,用國際先進代寫論文的科學的訓練理論作為指導,運動員在專項體能方面一定可以獲得長足的進步。這樣,他們在訓練、比賽中的技術的運用就會更加自如,以此達到提高隊伍整體實力的目的,為完成競賽目標打下一個比較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