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是一種心理現象哦~這種心理現象叫做“邊界效應”。心理學家德克·德·瓊治這樣解釋:“當人處在一個空間里時,每個人都會在潛意識里為自己在空間中劃出一個心理安全區域。” 如果自己所支配的空間與其他人的空間出現了接觸或重疊,又或者是他人給予注意而造成的“目光壓力”,坐在中間你就會感覺到大家在看你,你是不是心跳加快,面頰紅熱,坐如針氈?這是被‘侵犯’的感覺。選擇坐在墻角,至少有兩個方向不再受到威脅;而選擇坐在中間,則會遭到以上兩種形式的‘侵犯’,沒有安全感。比如想偷偷玩手機的同學就會覺得很安全哦嘿嘿(????)?? 從生物進化角度看,這種由距離產生的焦慮源自于動物面對競爭對手或捕食者時的自我保護行為:對方和自己距離越近,就越有可能成功發動突襲,從而造成自己的損失。那些對靠近者毫無戒心的動物,早就在自然選擇中game over了。不僅如此,當我們的祖先直立起來時,它們意識到這更容易暴露在捕食者的視野中,所以他們需要去尋找一個角落,避免被關注,還可以反過來在暗處觀察情況。這樣的行為逐漸變成一項生存技能,由老祖宗寫在基因里,烙在我們心上啦! 在人際交往中,一般來說,陌生人之間的安全距離為3.6米及以上,交談距離為1.2~3.6米,在禮節上這是一個安全范圍;再往里就是個人距離,只有關系親密的人才可以進入,如果強行進入,就會使對方感到不快甚至逃離,即向后退幾步。所以在日常交往中,控制好交往時的距離,隨時觀察對方反應來做出禮貌的行為呀~
盡管邊界效應是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或者說正是憑借這種距離焦慮我們才從殘酷的自然選擇中生存下來,那自習時沒選到角落位子的同學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沉溺于學習,這種焦慮感暫時就會感覺不到啦~ 參考文獻: 1.冉浩《墻角的魅力》 ,《科學fans》2014年12月 2.邊界效應,百度百科 稿件來源:河北師大心協學術部 |
|
來自: 零b6f9qo5hm91g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