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剛開始讀,會給你一種震撼的感覺,當然對初開始學習寫作的人來說。對于老司機來說,就無太多神秘可言了。但通讀完畢,就會發現寫作真的是一個人的事情。作者也就是把自己多年的技巧總結了一下,算是自己寫作經驗“黑匣子”的揭秘。我也只是把其中的梗概大概摘抄了一下,方便沒時間通讀全書的朋友了解之用。 ?? 作者擅長小說的寫作、文學作品的編輯和批評。她也學習過很多關于小說技巧、情節安排和人物描寫的書。但逐漸的發現,很多人寫作不下去的原因并非寫作技巧上的原因,而是有關寫作的心態原因。她指出最主要的四種困難分別是:“第一他們被宣判根本不適合寫作。第二是“一本書作者”問題,早期成功過一次的作者再也找不到靈感。第三個:作家要經過惱人的長期間歇才能進行富有成效的寫作;第四是沒有能力為一個生動但不完美的故事安排一個成功的結尾。”其實,對于,想成為作家的人來說,先是克服了第一個困難就是成功的一半了。相反,覺得自己沒有寫作天賦,一開始就放棄了,這是非常可惜的。所以,相信自己能寫。這是成功的開端。而后面的三個困難,就是成為作家以后寫作技巧的阻礙了。 想成為作家,要有作家的氣質。作家的氣質并非傳統形象中的“瘋瘋癲癲”的流浪漢生活方式,相反,他們的氣質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尚能保持孩童般的天性和敏感,并且需要將這兩個因素平衡。”首先要分開加以錘煉,然后讓它們協調一致發揮作用,最后合二為一。” ?? 故事寫作的過程: “像其他的藝術一樣,創業寫作是一個完整的人的實踐活動。無意識必須自由豐富地流動,按照需要打開所有的記憶寶藏,所有的情感、事件、情景,還有儲藏在記憶深處的人物與事件的密切聯系;意識則必須在不妨礙無意識流動的情況下控制、聯系、辨別這些素材。無意識給作家提供所有的典型化的類型-典型人物、典型場景、典型的情緒反應;意識要完成的任務則是決定這些典型中哪些太個人化、太怪異而不能成為藝術的素材,哪些又具有普遍性可供使用。每個人的故事從根本上講都具有相似性,因此要對故事進行重組,給“美一個新構思的故事帶入新奇和新鮮感。”故事寫作過程,也是一個原創作品誕生的過程。盡量對一切人和事情都保持盎然的興趣和生動的記憶。盡量不要錯過任何事情。盡量用詞要新,且保持準確。“真正的天才擁有永不枯竭的泉涌”就在于他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為他所用。 開始寫作的時候,要保留自己的想法,不要輕易的跟別人說你在寫作。因為如果說了,你的靈感估計就喪失一大半了。情緒流動已經完成。不需要再利用語言表達出來了。“至少你還在摸索著前進的時候,你也要學習這種謹慎所帶來的好處” ?? 在創作過程中,要觀察生活,也要廣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消遣的時間里,觀察生活,更同業交流。“只有依靠觀察力你才會知道,哪個人群或哪個人對你成為作家有幫助”。應該去結交一些這樣的朋友:“出于某種難以名狀的原因,他們會讓你充滿力量,會帶給你新的思想,或者更不可言喻的事,會帶給你充滿自信的感覺,讓你迫不及待地想要寫作”? ?作者在文中指出,“絕大多數對小說著迷的人都喜歡做白日夢,或者從童年時代就開始喜歡做白日夢”。但僅僅是寫出故事還是不夠的,還要經過后期的有意識加工。當然,捕捉無意識最活躍的時候是清早,剛睡起來。什么都不看,就開始寫。純粹的寫,自由的寫。什么時候能練習到提筆就出字,可以好不費勁。那樣就能寫出很多非常有價值的素材了。
接下來作者強調了一些寫作的方法和紀律,比如每天騰出一定的時間按時寫作,雷打不動。當養成每天練筆的習慣。“你已經踏上了成為作家的慢慢長路” 。寫完自己的稿子,要做檢查,寫的過程中就不要檢查了。批評了自己的作品以后要做修改。對比優秀作品,對比自己的前篇優秀作品來做修改。有人喜歡模仿,但容易掉入模仿過時風格的套路反而沒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要避開模仿誘惑,早日發現自己的品味和優點。短片小說家、長篇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等,他們的特色都十分鮮明,早日發現自己的長處,寫出自己風格的作品。但優秀的技巧是可以模仿的。只要看起來一篇文章比你寫的好,就要逐字逐句分開細讀。經常學習一些新鮮的詞匯。“不管讀什么,都要細心留意那些恰如其分的用詞” 學會像作家一樣讀書,“唯一的途徑就是任何東西都要讀兩篇”。第一遍是總結判斷和細節分析。第二遍是讀重要的地方。寫的最好和最快的情節。 要像作家一樣休閑,文字不放假,文字無所不在,隨時隨地都要保持一篇文字要“呼之欲出”。 ?? 最后,“一部作品寫出來有多好取決于你和你的生活:你有多少敏感,多么有辨別能力,你的經驗能多么貼近讀者的經歷,自己多么透徹地領悟好作品的要死,一級你的節奏感有多好。……? ?雄關漫漫從頭越,開始寫作從我起。加油。 |
|
來自: 冬天惠鈴 > 《A04小說/編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