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京胡圣手孫佐臣 呂銘康 ![]() 孫佐臣 孫佐臣,男,前輩著名京劇琴師。乳名老元,初名光通。有胡琴圣手的美譽。1862年出生于北京,京劇界常尊稱孫老元。父孫八,是著名旦角,曾搭春臺班和三慶班。孫佐臣的次子,其胞兄孫雙玉,工青衣;次子即孫佐臣。 孫佐臣因精于武術,善使花槍,故有“花槍孫老”的雅號。他初唱小生,嗓敗后遂改習京胡,拜名琴師賈祥瑞,同梅雨田是師兄弟。初為王九齡操琴。孫佐臣琴技手音既往,腕復靈妙,捩出之聲,清響而逸。他出道較梅雨田早,李四以胡琴盛名外,首推孫佐臣。1893,他被選入升平署應差,曾先后為孫菊仙、譚鑫培、汪桂芬、時小福、陳德霖、于紫云、金秀山、德珺如等許多名家操琴。譚鑫培非常欣賞其技,酌請宮中總管太監為介,聘為私人隨手,1896年在喜慶,譚鑫培約李五為其司鼓,他倆形如老譚之左膀右臂。后世名伶自帶場面,自譚鑫培開始。次年被譚鑫培聘為私房琴師,后孫佐臣因在菊苑以胡琴顯赫,遂為包銀與譚鑫培失和,改聘梅雨田操琴。民國以后,梅雨田身體日差,譚鑫培再邀孫佐臣為其操琴。他對生、旦、凈、丑各行當唱腔都很熟悉,操琴手音圓足,弓法奇特,善用逆音,以剛武俏拔取勝,曾被人們譽為胡琴圣手。高亭唱片公司陳德霖灌制《彩樓配》、蘇少卿灌制《南陽關》,皆為孫佐臣操琴。當時,孫佐臣與梅雨田異曲同工,是胡琴演奏最早的兩大流派。1917年農歷三月二十日,伶界大王譚鑫培逝世。于是,他流落上海。徐慕云深悔梅雨田去世,其卓越琴技,入土掩埋;為使后人聽得琴聲天籟,他力邀孫佐臣在上海錄音,留下一絲“此曲只應天上有”的琴聲來告慰神靈。 1923年2月16日,孫佐臣在漢口怡園,還為14歲的女老生孟小冬操琴。1928年,言菊朋與朱琴心第三次赴滬,出演于四馬路上海舞臺。經徐幕云介紹,聘孫佐臣操琴,大受歡迎。劇目有《打漁殺家》《法門寺》《法場換子》《珠簾寨》等。由徐幕云介紹,由孫佐臣操琴,在大中華公司灌制三張唱片,計《問樵鬧府》《捉放公堂·宿店》《法場換子》各一張。 1929年,楊寶森第一次灌錄唱片。楊倒倉息影五年,嗓音雖然逐漸恢復,但仍不理想,為生活計,經友人資助,重金聘請胡琴圣手孫佐臣操琴,在蓓開公司灌錄唱片《七星燈》《馬鞍山》《青石山》《上天臺》《失街亭》《捉放曹》,計4張(8面),這些唱段仍具譚派風格。同年又在大中華公司陸續灌制唱片《摘纓會》《戰宛城》《斷臂說書》《烏盆記》《鎮潭州》《打鼓罵曹》《天雷報》《陽平關》,與芙蓉草合灌的唱片有《珠簾寨》《四郎探母》《梅龍鎮》《寶蓮燈》,計共10張(20面)。 孫佐臣遷居上海后,曾為潘雪艷、金少山等名家操琴,晚年生活拮據艱難。 孫佐臣1936年逝世于上海,享年75歲。 2025/5/15青島 夾縫齋 |
|
來自: 新用戶7011Snfr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