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24年12月26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第四跑道正式啟用,成為中西部地區首個、全國第三個四條跑道同時運行的機場。 而近兩年,已經選址璧山正興的重慶第二國際機場(以下簡稱“第二機場”),卻沒有什么實質性的進展。 是不是,重慶已經不需要第二機場了?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航空需求的快速增長重慶近年來在經濟、旅游等多方面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 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商務出行的需求與日俱增。同時,重慶作為一個熱門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不斷攀升。壯麗的洪崖洞、奇特的武隆天坑等景點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江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實現4868萬人次、運輸飛行起降32.9萬架次,分別居全國第七和第八位,均創歷史新高。 并且這個數字以每年9%左右的速度在增長。隨著2025年4月,T3B航站樓投入使用,這個增長率還會進一步提高。 預計2030年,江北機場現有的8000萬人次的最大旅客吞吐量將達到飽和。現在開始建設第二機場,正當其時。 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在全球城市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航空運輸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擁有強大的航空樞紐,意味著能夠更快速地吸引全球的人才、資金和技術。 像迪拜,憑借其超大型的國際機場,成功匯聚了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和大量的國際資本,成為了中東地區的金融、貿易和旅游中心。 重慶要想在全球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提升城市的國際化水平。必須構建以江北國際機場、第二機場“雙樞紐”為核心,以4個支線機場(萬州、黔江、巫山、仙女山)為支撐,多個通用機場為補充的民用機場體系。 其中,第二機場的建設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它的建成將使重慶成為繼北京、成都之后第三個擁有雙4F機場的城市,躋身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第一梯隊。 為重慶提供更多的航班資源,縮短與世界主要城市的時空距離。這對于吸引外資企業來渝投資、鼓勵本地企業走向世界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也有助于提升重慶在全球城市網絡中的節點地位,吸引更多的國際會議、展覽等高端活動在重慶舉辦。 渝西地區協同發展的需求作為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橋頭堡,璧山、江津、永川、合川等渝西地區GDP均超千億元,占重慶經濟總量的15%以上,成為僅次于中心城區的“第二梯隊”。 為了滿足自身的正常運營,第二機場將配套建設完善的公路、鐵路、軌道交通等交通網絡。不僅第二機場將成為渝西發展的引擎,這些基礎設施也將加強主城區和渝西地區的聯系,促進旅游、物流等行業的發展。 例如,渝自城際鐵路、渝畢城際鐵路、重慶樞紐西環線、軌道交通26號線、璧津線等。這些線路都將隨著第二機場的建設而投入使用。形成以璧山為核心,向周邊江津、永川、大足、銅梁、合川、榮昌、潼南等渝西地區輻射的立體交通樞紐。 同時,機場周邊將會吸引大量的產業集聚。例如,航空物流產業、臨空型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都會逐步發展起來。這些產業的發展將為當地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帶動當地居民的收入增長,促進區域的經濟繁榮。 區域發展戰略的推動重慶地處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的聯結點。建設第二國際機場是深入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在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格局中,重慶需要更高效的航空運輸網絡來加強與沿線城市的經濟聯系。 2024年8月,民航局聯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打造2至3家世界級超級航空承運人,加快推進“3+7+N”國際航空樞紐功能體系建設。 其中,“3”指的是強化北京、上海、廣州等國際航空樞紐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功能。 “7”指的是提升成都、深圳、重慶、昆明、西安、烏魯木齊、哈爾濱等7個國際航空樞紐區位門戶復合型功能。 目前,江北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線雖然在不斷拓展,但與重慶在“一帶一路”中的戰略定位相比,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二機場的建設將有助于重慶構建更加完善的國際航空樞紐,加強與中亞、歐洲、東南亞等地區的直接聯系,提升重慶在國際航空運輸市場中的話語權。 結語重慶第二國際機場是破解內陸開放瓶頸、重塑城市格局的“戰略之筆”。其建設不僅彌補了單一機場的運力天花板,更以“雙樞紐”驅動成渝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服務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這一超級工程將推動重慶從“山城”向“國際航空門戶”躍升,成為西部大開發與內陸開放的標桿性節點。 ![]() P.S.∶懷瑾握渝@頭條首發作品。歡迎大家評論、點贊、收藏、分享、轉發、關注。感謝您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