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都修波。很多人一提到抽動癥,就覺得是神經系統出了問題! 可大家想過沒有,如果真是簡單的神經問題,為啥那么多孩子吃了神經類藥物,癥狀反反復復,甚至越吃越嚴重? 其實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神經系統問題只是抽動癥的表象,其根本原因在體衰! ![]() 體衰 and 抽動癥 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確實非常好了,可體質卻越來越差。為啥?你看: 整天不是坐著學習,就是抱著手機、平板,運動少得可憐; 吃飯挑食,愛吃零食,脾胃早就被折騰得虛弱不堪;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陰陽顛倒,氣血一點點耗干; 再加上學習壓力大,情緒波動,肝氣郁結,脾虛肝旺……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孩子的身體就像一盞快熬干的油燈,能量不足了,自然就會通過抽動這種形式“報警”。 ![]() 中醫講“脾主肌肉”“肝主筋”,孩子脾虛了,肌肉得不到滋養;肝血不足了,筋脈失養,風動則抽。 所以你看那些抽動的孩子,要么擠眉弄眼,要么聳肩甩手,甚至喉嚨里發出怪聲,這都是身體在喊“救命”呢! 怎么判斷孩子是不是體衰導致的抽動?留意4個信號: 1.有氣無力:孩子總喊累,走路慢吞吞,稍微動一動就氣喘吁吁,不像別的孩子那樣生龍活虎。 2.失眠: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或者睡不踏實,半夜容易醒。 3.吃飯應付:挑食、飯量小,吃幾口就說飽了,或者特別愛吃重口味零食,正餐反而沒興趣。 4.情緒過山車:有時候暴躁易怒,有時候又蔫蔫的,敏感愛哭;有時一點小事就發脾氣或者悶悶不樂。 ![]() 前段時間有個六年級的小男孩來看診,本來學習成績特別好,可突然開始頻繁眨眼、咧嘴,后來發展到搖頭晃腦,喉嚨里還總發出“吭吭”聲。 老師以為他搗亂,同學也笑話他,孩子心理壓力特別大,成績一落千丈,最后只能休學。家長帶著他到處看,西藥吃了一堆,可癥狀反而越來越重。 ![]() 我一看這孩子,面色發黃,舌苔白膩,舌頭邊上還有齒痕,脈象弦細。 一問,果然平時不愛吃飯,晚上寫作業到很晚,早上起不來,動不動就喊累。 辨證:脾虛肝郁,氣血不足,風動抽痙! 于是我開方: 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白芍、鉤藤、天麻、陳皮、半夏、龍骨、牡蠣、柴胡、酸棗仁。 ![]() 喝了半個月,孩子眨眼、咧嘴的次數明顯少了,喉嚨里的怪聲也減輕了,舌頭上的膩苔退了不少,脈象還是有點細弱,就在原方基礎上加黃芪補氣,遠志安神。 三診時孩子抽動癥狀基本控制住了,就是晚上睡覺還不太踏實,把方中的酸棗仁加量,又加了夜交藤。 這樣隨癥調方治療了5個月,所有抽動癥狀全消失了,孩子復學后成績也慢慢跟上了,抽動癥狀也未見復發。 為啥體衰會導致抽動? 簡單來說,脾就像身體的“后勤部長”,脾虛了,營養送不到肌肉筋脈,它們就會“餓”得亂動;肝呢,是管“協調”的,肝血不足,筋脈失養,就像機器缺了潤滑油,嘎吱嘎吱響個不停。 再加上現代孩子用腦過度,思慮傷脾,情緒壓力大又傷肝,身體里風啊、痰啊、火啊全攪和在一起,能不抽嗎? ![]() 我總跟家長說:抽動癥不是絕癥,更不是“神經病”,它就是身體給你敲的警鐘!把脾胃養好,肝血補足,風熄了,痰化了,癥狀自然就沒了。 不過要提醒家長,中醫講究一人一方,病例里的藥方我隱去了克數,就是怕有些家長照搬硬套。 每個孩子體質不同,有的要健脾,有的要疏肝,有的得化痰……千萬別自己亂用藥,一定得找專業大夫辨證! |
|
來自: 我愛看金匱傷寒 > 《自閉癥、抽動癥、多動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