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023-08-11 11:00 Posted on 上一期我們說了社會學入門I 1.什么是社會學 社會學來自社會,當然也要歸回社會。這是屬于每個人的學科。 再次說明教材就是John J Macionis的《Sociology社會學》。這本書被Crash Course做成了小視頻,B站有搬運。懂英文的朋友直接去B站看就可以了。我的版本一定會有刪減的,大家懂。 另,可以去小紅書Lyn-Dawn看短視頻。但是更新速度...并沒有保障。 --- Lyn 理論是什么 理論是大家看社會的工具。有的理論是顯微鏡,有的是望遠鏡,有的是顏色各異的墨鏡。不同的理論提供我們不同的視角,但是沒有哪個理論能看穿社會的本質。又或者說,社會并沒有一個唯一的“本質”。 或許所有的討論最終只是盲人摸象,但理論越多,我們的工具就越多,視角也就越豐富。 ![]() 今天要介紹社會學里的三大理論框架。理論框架是我們思考的事物思考方式。它包括了一組理論、立場和方法,構建了我們對各種事物的觀點。 在社會學中,理論框架至關重要。理論框架指導著社會學家去思考和做研究。 宏觀與微觀/三種理論框架 社會學分宏觀和微觀視角。宏觀社會學關注宏觀結構。“什么推動了現代化和資本主義?什么推動了社會轉型?”社會學古典大家基本都在回答這個問題。宏觀的結構問題還有“種族怎么影響教育?” 微觀社會學關注個體之間的互動,比如:“一個社群的成員是如何建立身份認同的?” 宏觀和微觀總是相互聯系的。如一個群體的文化可能有最宏觀的影響。如我最近很喜歡的一個理論就是Liu Hailong的粉絲民族主義。作者說在互聯網“粉絲出征”的年代,我們的民族主義也飯圈化了。 社會學主要理論框架有三種: 結構功能主義、沖突理論和符號互動主義。 結構功能主義 結構功能主義是由法國社會學家埃米爾·涂爾干創立的。涂爾干將社會想象成一種有機的整體,由不同的部分共同協作,以保持其活力和健康。 結構功能主義的基本觀點有: 社會被視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其各個部分共同協作以促進穩定和社會秩序。社會的這些“部分”是社會結構,各個部分都有相對穩定的運行模式。 不同的社會結構有不同的社會功能。社會功能又分兩種: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顯性功能是社會結構的明顯功能,而隱性功能則更隱蔽。 舉例說明,學校的顯性功能是傳授知識 ,但隱性功能則是把孩子培養成順從、聽話的勞動力。 就像是人會生病一樣,社會結構有可能也會出錯,出現所謂“社會功能障礙”。如AI促進經濟發展。但新的技術和勞動力之間總有沖突。失業率已經很高了,AI又會讓更多人失業。這就引出了結構功能主義的種種問題。 結構功能主義相對來說是最“常識”性的認識世界的視角。它重視強調社會各個結構之間的功能互補和穩定,所以它在本質上排斥社會變革。這樣的視角也經常是“利益既得者”和“管理者”的視角,所以結構功能主義往往只想維持現有結構,而看不見普遍中的蹊蹺,不去反思本身結構里面的權力問題。 以貧困和失業為例,結構功能主義的觀點可能會認為社會上一定要有人貧窮和失業。盡管這樣對個體有害,但對社會“功能”是有益的,因為它確保工作相對于勞動力是稀缺的,所以人們一定會去“搶著”工作。 沖突理論 結構功能主義往往打著“科學”、“中立”的外衣,但其實是站在既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的視角出發的。沖突理論也屬于宏觀理論,但是卻站在權力下位者的立場。 沖突理論大聲質問:“我們社會是在運行,但是是為了誰運行的?” 沖突理論看重不同群體之間的制度性壓迫。沖突理論揭露社會里的矛盾以及種種被已有體制固定下來的權力結構。沖突理論的學者看好社會變革,并醉心研究變革背后的群體沖突。 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就是卡爾·馬克思提出的階級沖突理論。 基于擁有生產資料(如工廠和原材料)與否,我們的社會分成資產階級和勞動階級。工人或無產階級擁有的唯一的自由就是出售自己的勞動力。政治經濟學就是揭露經濟學里的權力和政治。 沖突理論里還有種族沖突理論和性別沖突理論,如今的演變過程下還有殘障理論和環境理論。之后會一一介紹。 符號互動主義 上述兩種都是宏觀社會學理論框架。結構功能主義關注結構之間如何協作實現和諧,沖突理論則關注不平等和沖突。個體在宏觀分析面前顯得模糊而無力,但符號互動主義告訴我們再大的社會制度和框架都是在個體的互動中形成的。 符號互動主義是微觀的社會學理論框架。符號是人類理解世界的載體,最好理解的例子是語言。而符號在互動之間才有意義的,如blablabla沒有意義。 但如果我告訴你blablabla是見樹又見林讀者的暗語,意思是我愛社會學,之后blablabla就有且僅有在我們這個小群體之間有意義了。 符號互動主義代表人物是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韋伯認為社會學需要關注個體的社會情境以及Ta們賦予這些情境的意義。社會是個人日常社會互動的產物。 不存在唯一“真理”,現實是由人們的互動所創造的。所以符號學創始人之一索緒爾說“語言是武斷的。” 狗叫狗,桌子叫桌子,徐冰的天書是藝術,沒有讀過公眾號的人不懂blablabla。所以巴特勒說性別是一種反復的操演,性別不過是文化的互動,固定符號的交換。 寵物還是食物,這取決于我們賦予蛙蛙和狗狗什么文化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