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也頹廢過。 那時,我把原來的自己弄丟了,渾渾噩噩地過了一天又一天,工作沒有很大的起色,日子仍在一天天地消耗,我想要的很多,而想要的離我都很遙遠。 我抱怨先生不夠上進;埋怨周遭環境不友好;責怪機遇沒有垂青自己,始終將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卻忽視了自身的力量與責任。 終于有一天,我厭倦了這種無力的生活狀態,渴望改變。 我開始問自己,我所喜歡的自己是什么樣子。當這個問題反復了很多遍后,我終于明白: 我所喜歡的自己就是一直在不斷變好的自己,一個通過努力創造出理想生活的自己。 我意識到,所有改變必須從自我開始。 于是,我開啟了自我改變之路---自律。如今,也成為了別人眼中自律的榜樣,在無形之中影響了一小部分渴望改變的人。 為什么要自律?人民日報夜讀文章中講到: 自律本身從來不是目的。自律的本質,是對更好的自己的向往,對自我人生價值的追求,是你知道通過自律,你會擁有更多實現美好人生的機會和可能。 我承認,我想追求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美好生活。而「想要的」并非輕易能夠實現,而自律就是最好的捷徑。那究竟如何做到自律? 01 明確“我想要”的源動力 想要做到自律,關鍵就在于我們要清晰且強烈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們想要什么樣的人生。 因此,在談及自律之前,請問問自己:我想要什么?我究竟有多渴望? 02 不去做“喜歡”但“不應該”的事 自律意味著我們開始做“逆人性”的事,我們要開始戒掉一些喜歡但沒有長期價值的事。 自律意味著我們要學會抵制那些看似誘人、實則無益的事物。這些事物或許能帶來短暫的快感,卻可能削弱我們的意志力,阻礙我們實現長遠目標。 比如,無休止地刷手機、沉迷于電視劇、拖拖拉拉、暴飲暴食。自律并非剝奪樂趣,而是引導我們識別并選擇那些真正對自我成長有益的活動。
03 去做“不喜歡”但“應該”做的事 自律同樣要求我們主動去做那些可能不太愿意,但對個人發展有積極影響的事情。 比如,放下手機、戒掉甜食、開始早起、堅持運動、規律作息、閱讀寫作、深度學習新知識等。 這些事情或許令我們感到不適或艱難,但正是它們塑造了更堅韌、更優秀、更健康、更自信的我們。 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而自律,就是解決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徑。 希望你:保持自律、積極向上,奔向美好的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
|